??破镜重圆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媳娥影,空留明月辉。?——徐德言
1、 我每次重读破镜重圆这个故事,都不能自已,它给人的爱的力量和愉悦感,在充满着不完美爱情的中国古典爱情中,显得另类而罕见,里面的两个男人——徐德言和杨素,在形象不佳的中国男人群里,焕发了从未有过的光彩照人时刻,徐德言的苦寻与坚守,杨素的忍痛割爱与成人之美,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孟棨《本事诗》记载的“破镜重圆”故事发生战事频乃的南北朝时期,当时陈国有一位乐昌公主,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妹,以才色冠绝天下,又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长在皇家,却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她自作主张下嫁自己爱慕的江南才子徐德言,当时徐德言不过是陈太子的舍人(一种不固定官职)。在讲究门阀制度的时代,徐德言和永昌公主的结合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
可是好景不长。北方的随王杨坚弃“随”取“隋”,取代了北周静帝而成为隋文帝,建立了隋国,之后举兵攻占江南,很快就消灭了陈国。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一同解往长安。乐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虏之列,她与恩爱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
临行前,徐德言对乐昌公主说,“凭你的绝世容颜,亡国后必然会被分配到权豪人家,那时我们将永不可能再见到了。可是情缘未断,仍然期望我们有相见的一天,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把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公主,一半自己收在怀中。徐德言与公主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你拿着这半面铜镜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我如果遇到,就一定会追问到你的下落。”
后来陈国灭亡,永昌公主被分配到以风流多谋著称的杨素家,对这位才色双绝的美人,杨素自然不会怠慢。徐德言一个亡国之君,靠一双脚颠簸流离,终于赶在正月十五前,拼死拼活走到京城,夜访长安,果然看到有一个老人家在卖半面镜子,因为大喊高价,引来观者大笑。只有徐德言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把老人带到自己的住所,叫上酒菜招待一番后,便说出寻镜缘由,接着拿出另外半面镜,一起合上,破镜终于重圆!
当下题诗一首:??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媳娥影,空留明月辉。??
老人带回徐德言诗,永昌公主陈氏见到,痛哭不已,继而茶饭不思。对陈氏宠爱有加杨素前来问起缘由,陈氏据实相告,这个破镜重圆的故事令杨素这样的沙场老家都颜色大变,当下召来徐德言,把陈氏还给了他,还给他们一笔厚礼。这是一个震惊朝野的故事,听着无不感叹,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陈氏应答杨素作了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 之后陈氏与德言归江南,直到终老。 这就是破镜重圆的全部故事,也许许多人会像我一样感叹,徐德言没有遇到永昌公主,或者他们面对的不是杨素,这个故事还会圆满吗?这样疑问,来自一种貌似可贵的不相信,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怀疑,我们被欺骗得太久,以至要去怀疑美好的一切。一切尘埃落定,事实俱在,作为男人,我只有再每次的阅读中,为这两个男人加分。
孟棨《本事诗》主要记载的是唐朝诗人的逸事,却罕见里收录破镜重圆这样的南北朝故事,大约也是深感于心,舍不得剔除吧。
2、
古人临水照花,终有所感,由水而制镜,以镜鉴情,破镜能再圆,天大的喜事,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永远是循环往复,人也会活在无限的希望中;鉴与镜本同义,都指的是搬回家放到盆中的水,老子声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庄子补充说“至人之用心若镜”,禅家进而打了个圆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底有无尘埃,要问问每天面对的镜子了,能不能照出个沧海桑田来。
破镜可圆,明镜之鉴就未必那么美,东汉诗人秦嘉与徐淑故事就令人无比伤感。秦嘉是陇西(今属甘肃临洮)人,桓帝时,为郡吏,后到洛阳任黄门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守寡终生。
在即将分开时往洛阳时,秦嘉了妻子见面,在给妻子的信《重报妻书》里说,“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
古人每一次远行,都像一次离别,他们每一次细致的交代,都像料理后事。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报秦嘉书》。如下:
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
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
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
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你不在家,我徐淑还用得着照镜戴钗?还用着弹琴焚香?徐淑最后还是未能把这些物什用上,秦嘉也再没有回来。她后来过激的反抗,是不是印证“明镜之鉴,当待君还”呢?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送的人都不在了,谁来为我打扮,我打扮了,又给谁看?
古代有个关于镜子的谜语是这样的:“南面而立,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变喜。”说的真是好。冯梦龙在《桂枝儿》里的关于镜子部分,现在读来,真是妙到骨髓啊!
“结私情好似青铜镜。待把你磨得好,又恐去照别人。你团圆不管人孤零。知人只知面,知面不知心。当面儿的分明也,你背后昏得紧。
冤家的好似青铜镜。指望你常见面,怎的倒去照别人。纵然见面都是虚帮衬,你当面明白得好,转背又便昏。真是反面无情也,放下了就不见你影。
又镜子儿,亏你每日看人面。欢喜你,摩弄你,放你在跟前。烦恼你,昏迷了就不容你见。往时相照顾,指望永团圆。有什么不足也,常时要变了脸。 又镜子儿,自梳笼,与你时常相见。想当初同欢面也共愁颜,到如今埋灭我又不明不暗。热气儿不敢来呵你,缘何问你再不回言。想必又有个人儿也,因此上变了脸。 又镜子儿,你忒煞恩情浅,我爱你清光满体态儿圆。那一日不与你相亲面,我闷你也闷, 我欢你也欢。转眼见他人也,你又是一样脸。
又镜子儿,一块儿,团圆得妙。没来由,跌破了,两下开交,似一钩残月在天边孤照。待要凑合你又凑不上,待要抛下你又不忍抛。还是寻一个铸镜人儿也,重新铸一铸好。”
3、
喜欢幽静的智者博尔赫斯讨厌镜子,说其让人口无理由增加。李敖说,要找自己的佩服的人,他就要照镜子。这是戏谑之语,不过拉康不会这样看,拉康创建的镜像理论,说到镜子对人的重要作用。人类要通过镜子反复观看自己,在对望中成长起来,也就是说,人总是爱自己要多过别人,因为这个世间,人看得最多的也就是自己。那么情感就谈不上成熟与否,而在于心。
在希腊神话里,那喀索斯就是拉康镜像理论的神仙榜样。希腊神话里河神的儿子那喀索斯,一出世就被告知:“不可使他认识自己。” 那喀索斯长得异常俊美,受到诸多女神的喜爱和追求,但都被他一一拒绝。某一天,那喀索斯来到水边喝水,发现水里有一位俊美的少年,一见钟情了。那喀索斯并不知道这个少年就是他自己,他只是痴痴地看着水里那个人,直到自己的死去。
在拉康镜像理论之前,文学上把这样的自恋称为“那喀琉斯情结”,许多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过这样的情节。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在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里,也一样诉说了这样的情结要了另一个美少年的命,道连·葛雷看着自己的画像,像那喀琉斯看到自己那样,越看越爱,最后着迷成痴,进而疯狂。他说:“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要什么我都给!是的,任何代价我都愿意付!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如何逃出画中人的摆布,如果摆脱那个完美或者邪恶的自己?道连·葛雷的选择是,亲手杀死画像中,也就是他选择了自杀。
这是破解那喀索斯式的魔咒的唯一路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叫冯小青的女子也是如此。
冯小青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女子,著名的扬州瘦马,美艳聪慧,多才多艺。16岁嫁给了一位附庸风雅的富商冯通做小妾,常年被当作金丝雀关在冯通的行宫别院里,郁郁寡欢。一日,冯小青青请人来为自己作画,谁曾像,这副画像一样要了冯小青的命。冯小青日日看着画像中人,慢慢爱上了那个自己,于是作了一首绝命诗后,很快就香消玉陨。其诗云: 新妆竟与画图争, 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 卿须怜我我怜卿。 与西方善于分析不一样,好比拉康总是要去追问故事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会把人当作实验品来观察分析后,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看过潘光旦先生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冯小青,当然看到的也就是**得不到满足之类的话语。
我不想这么看,用带着科学试验的眼光去看待爱情,显得粗糙而可笑,还蕴含着事实而非的张冠李戴。中国的情感的话语走的是总结的路线,我们留下那么多的典故与成语,使得情感也形成一面镜子,也许你看到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情感上家,而你会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上家,在情感里,姑且可以称为“情感镜面”,就像常说的“缘分”,或者“情感孽债”之类的,这样的“情镜“不只是是在同性之间,也在异性之间。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这是冯小青写给杜丽娘的,杜丽娘也在作好画像后离开人间,在这里杜丽娘是冯小青的上家,而杜丽娘的上家就是《诗经》里那些“窈窕淑女”。多少年后,冯小青又变成了林黛玉的上家,而林黛玉的下家,散落在尘世间无数的角落里。“情镜”之下,人真是会越来越多了。
上家往往不只会是一个。苏小小也是冯小青的上家。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青。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情感的上家越多,爱情就会越辛苦,莫不是如此,林黛玉也不会那么辛苦。《红楼梦》又有一番“才子佳人”的议论: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今天看来,你会发现,这其实是“情镜”书写的难题。都有那么多上家了,这小说要怎么写啊?这人物要怎么去安排?要怎么才不落入俗套?这大约也是我写《国产爱情》遇到的困惑,在古典情感话语的迷宫里,多少痴情被安插在不同的地方,迷惑、摸索、又互相探求;迷宫里有暗道,也有陷阱,就像是一场宏大又残酷的游戏。风月无花,流水暗香,虽把迷宫里的危险掩藏了起来,但是硝烟与杀气却又把这和谐给出卖了。
太宗皇帝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要说的是,情感也是。而这面情镜,比历史更令人迷惑,也更令人迷恋。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