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下。宋石泉军,属成都府路。中统五年,升为州。旧领石泉、神泉、龙安三县。是年,又省神泉、龙安二县入本州。领县一:
石泉。下。
灌州。下。宋永康军,属成都府路。后废为灌口寨。元初,复置灌州。至元十三年,省所属导江、青城二县入本州。
崇庆州。下。宋崇庆府,属成都府路。至元十二年,置总管府。二十年,降为崇庆州。旧领晋原、江原、新津、永康四县。至元二十年,省江原县入本州。领县三:
晋原,下。新津,下。永康。旧志漏此县。《明一统志》:“本朝省永康入崇庆州”,可证。
威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旧领保宁、通化二县。至元十九年,省保宁县入本州。领县一:
通化。下。
简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旧领阳安、平泉二县。至元二十年,省阳安入本州。二十二年,又并成都府所属灵泉县入之。平泉县以地荒,亦废不置。
嘉定府路。下。宋嘉定府,属成都府路。至元十三年,升为路,置总管府。后罢。二十二年,复置。旧领龙游、夹江、犍为、峨眉、洪雅五县。二十五年,省洪雅县入夹江。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龙游,下。夹江,下。峨眉。下。犍为。下。
州二:
眉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改隶嘉定府路。旧领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四县。至元二十年,省州治眉山县用丹棱县,并入本州。领县二: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兼行州事。旧领临邛、火井、蒲江、依政、安仁、大邑六县。元初,省火井、安仁入大邑。至元二十一年,省州治临邛县及依政、蒲江二县入本州。领县一:
大邑。下。
广元路。下。宋为利州路端平,后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宪宗二年,命汪特格城利州。三年,置都元帅府。至元十四年,罢帅府,改为广元路总管府。十六年,以广元等路为四川北边,置宣慰司。十九年,罢,仍为总管府。旧领绵谷、葭萌、昭化、嘉川四县。至元十四年,省葭萌县入昭化,省嘉川入绵谷。户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万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
绵谷,下。昭化。下。
府一:
保宁府。下。宋为阆州,属利州路,以兵乱,移治大获山。宪宗八年,宋守将杨大渊降,置东川路元帅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宁府。二十年,罢元帅府,改保宁路。后仍改为府,属本路。旧领阆中、苍溪、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七县。又置新得、小宁二州来属。后并二州入阆中县,又省奉国入苍溪县,新井、新政、西水入南部县。领县三:
阆中,下。倚郭。苍溪,下。南部。下。
州四:
剑州。下。宋为龙庆府,属利州路。至元二十年,改剑州。旧领普安、武连、阴平、梓潼、普成、剑门六县。武连、阴平二县久废。至元二十年,省普成、剑门二县入普安。领县二。
普安,下。梓潼。下。
龙州。下。宋为政州,又改龙州,属利州路。宪宗八年,宋守将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省所属江油县入本州。
巴州。下。宋故州,属利州路。旧领化城、恩阳、曾口、难江、通江五县。至元二十年,省难江、恩阳二县入化城。领县三:
化城。下。曾口,下。通江。至元二十年,省通江入曾口县。二十九年,废新得州,又置通江县。
沔州。下。宋故州,属利州路。至元十四年,隶广元路。旧领略阳、长举二县。至元二十年,废褒州,置铎水县,迁州治于铎水,又降大安州为县来属,省所属长举县及兴元府之西乡县入略阳。领县三:
铎水,下。倚郭。本西县旧镇,世祖始以其地升为褒州,改镇为县。大安,下。略阳。下。沔州旧治略阳,元移治铎水县。
顺庆路。下。宋为顺庆府。属潼川府路。以兵乱,徙治青居山。宪宗八年,宋裨将刘渊以城降。中统元年。置征南都元帅府。至元四年,置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十五年,复改顺庆府。十六年,置四川东道宣慰司。十九省所属流溪县入西充。户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万五千一百五十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录事司。
县二:
南充,下。至元二十年,并合州之汉初县入之。西充。下。
府一: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