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新总局”)取消20项审批职责,包括一般题材影视剧本审查和调控书号总量等,这貌似给影视文化市场松绑,实不过是新总局“三定”副产,一如古时候的“大赦天下”,对产业格局并未现脱胎换骨的势态。
长久以来,我们的影视文化市场就像一个缺教养的泼猴,脑袋上里三圈外三圈戴满了金箍。除了大堆禁区禁地,还有大片不成文的雷区,旧总局还时不时念咒,来点五彩斑斓的限令。十年前涉案剧火爆一时,2004年总局泼了一瓢凉水,涉案剧突然成了后娘养的,至今未能回归黄金档的饭桌。两年前宫廷穿越剧嚣张跋扈,却在2012年元旦被一纸限令打入冷宫。类似命运的还有谍战剧,以及针对电视节目的“限娱令”。当我们回首往事,总局仿佛成了消防大队,谁火灭谁。
三令五申的结果是,电视屏幕充斥着各色抗战神剧。为什么?这不让拍那不让拍,那就拍“红剧”吧。主旋律,审查安全,稳赚。于是乎,打着“红剧”旗帜的抗战剧如蝗灾燎原。一开始还有正儿八经的抗战,但总不能千人一面吧,于是又有了各种尝试。言情抗日,偶像抗日,武侠抗日等甚嚣尘上,各种类型剧的元素都被嫁接到了“红剧”的躯身,抗战剧迅速向抗战神剧和抗战雷剧变异。照此情势,别说是手撕人体包菜了,科幻抗战也不远矣。
新总局取消20项审批,咋看大快人心,但显然未能在行业激起水花,导演编剧吐槽者寥寥,这又是为何?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你上游的堰塞湖爆破放水,下游的堰塞湖怎么办?一部剧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不仅只是个创作的过程。可怜的影视行业,就像是长江水道,一路要经历多少道坝多少个坎?报批立项,剧本审查,拍摄许可,内容审查、技术审查、发行许可……多少项目胎死腹中?就算你从娘胎里出来了,还不照样可能一纸限令把你打成胎盘。
取消调控书号总量,显然是对“号贩子”的打击,多少还算是个治标之举。而放开一般题材影视剧本审查,对影视创作来说,不过是节省了一道程序,省了些体力而已,丝毫激不起多少业内人士的快乐细胞。相反,他们新的恐惧随之生发。当上游更多的洪水携带大量垃圾堵在下游,当更多的资金卡在下一道泄洪口,是不是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要打水漂?再说了,你这边是放了一道,我奋不顾身地奔流而去,那边却还有不定性的限令随时喝止,照样翻船。再者,“非一般”的重大历史题材、民族题材、涉案题材等,还不照旧高墙壁垒。
是的,我们的影视文化市场还有很多毛病,一如一个未曾开化的泼猴,总是招惹是非,戴个金箍制约,本身也无甚不可。问题是我们要靠金箍的规范力来制约市场,而不是依仗成天念紧箍咒来实现控制。一个忽大忽小的金箍,显然是有问题的。任何行业都需要秩序和规范,但秩序和规范绝不能成为行业的羁绊。在过去的就总局时代,消防队式的管控模式诟病显而易见,而我们的老祖宗大禹,早在古时候就知道了疏与堵的道理。如今进入新总局时代,除了上层的“三定”,更应当借此让契机,为影视文化行业的机制洗牌。金箍不合时宜时,当换就换。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