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一群偏执而感性的天使。我说的是出生于1985年左右十八九岁的那群女生。
不久前的一天,在网络上,有个1987年出生的“80后”作家加我的MSN。她告诉我,高考前,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件是找到我,她读我的文章有三年之久;再一件,去听张信哲的演唱会。演唱会的第二天,她告诉我,她在现场疯掉了,踩烂了鞋子,喊哑了喉咙,还跟其他人干了一架,也没有要到张信哲的签名。
这些事,我不会做。如果我年轻十岁,在她这样的年龄,我想我依然不会做。我觉得自己还没老掉,二十六七岁,怎么会老呢?比我小十岁的年轻人不断地从大街上冒出来,与我说话和交流,她们告诉我,她们恋爱了,她们为爱痴狂,她们爱上了有妇之夫,但是她们不在乎。她们的语气坚决、自我,觉得只要疯狂地爱过了,也就幸福过,幸福地经历过。很明显,她们眼中的幸福与我所理解和追求着的幸福,不是一回事。
我开始试着了解她们,了解这些新近结识的“小朋友”,了解她们的生活和思想,了解她们的偏好和爱情。了解她们,我从了解张韶涵开始。“小朋友”中,有很多人喜欢张韶涵,“我们让她为我们代言。”
她们喜欢没头没脑吐字不清的周杰伦,她们喜欢嗲声嗲气幼稚青嫩的Twins,她们喜欢一脸稚气清清爽爽的张韶涵。我喜欢过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郑智化张楚郑钧汪峰朴树王菲莫文蔚。
我买到的张韶涵是《欧若拉》。欧若拉,是传说中的掌管北极光的黎明曙光女神。
首曲《Mama Mama》。一首“妈妈歌”。古今中外,“妈妈歌”多不胜数,华人中最流行的当属《世上只有妈妈好》,几乎人人都会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三首华语歌曲,分别是汪峰的《错误》,朴树的《妈妈,我……》。
出生于1971年的汪峰以摇滚的姿态歌唱“妈妈”,歌名叫《错误》。汪峰以黑暗风暴的声音质问着妈妈,也质问着这个世界:“像一条鱼儿游进了网,像只鸟儿被砍了翅膀,像块石头扔在街上。我全部的人生只是一次失去,如果成长只是一次失去,妈妈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1998年,二十岁,大学一年级。那时,我的心态是摇滚的叛逆的,生活的车轮辚辚逼近,我迷惘,也冲动。心中是酸酸的苦苦的闷闷的,情绪无法得到舒展,父母又远在他乡,周围都是难以亲近的陌生人,我只有在汪峰的歌曲里寻找安慰。现在,我依然能哼出这首歌的旋律,依然记得反复听这首歌的那个阴郁冷峭的南方冬天。
又一年。我听到朴树。朴树更让我激动。因为他的腔调是忧伤的,他的歌也在伤逝。对我而言,他的感染力比汪峰更巨大,更容易让人亲近。他歌唱“妈妈”,向妈妈诉说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不快和磨难,诉说这个世界的坚硬和冷漠,他用濒死的忧伤语调吟唱着:
“在他们的世界,生活是这么旧,让我总不快乐,我活得不耐烦,可是又不想死,他们是这么硬,让我撞他撞得头破血流吧,妈妈是你曾赐给我的生命,我已经把他吐得一片狼藉,我恶心我恶心,究竟是他们还是我们全疯了。妈妈我恶心。”
汪峰朴树歌唱的妈妈代表着我这一代人在青春叛逆期对自身的困境诉说,也表达着我们对上一代人的态度。
听到张韶涵的《Mama Mama》时,我一时语塞,说不出话。让我愣住的,是张韶涵歌唱时的陌生感情和歌词所表达出来的陌生情怀。张韶涵有梦幻电眼娃娃之称,她的演唱梦幻无忌,有些凌乱,也有不守章法懒懒散散的感觉——这可以说是“80后”那代人的色彩。罗大佑、刘德华是规整的,“五音不全,就别来唱歌,”类似的话他们这代人会说。汪峰和朴树,他们没有六十年代生人的救世情怀,但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迷惘和社会理想。“80后”与他们不同,张韶涵唱着,“Mama Mama,别再念我,你爱的方式让我闪躲,不是谁的错,只不过我有我的世界,一个对谁都太新的世界……热恋的时候是大晴天,他突然就亲吻了我的脸,心跳到胸口,幸福只属于我;失恋的时候是下雨天,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幸福只属于我”也好,“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也罢,都是决绝。她们对生活的原则,信奉“快乐万岁”。专辑中有首《快乐崇拜》,林夕写的歌词贴切地表达了80后女孩的所思所想。这首歌的曲风我不喜欢,它与我在两三年前听到的一曲《杨光飞舞》太像了。
“我要专心体会每一天,还是学会打发时间,飞得高一点,做我自己最特别。” 张韶涵最流行的一曲《寓言》。“我期待童话般的爱情,却不想那样的绝对。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什么语言 I Don't Care。”期待童话般的爱情,也可以说是“80后”的爱情特质。“80后”一代,我个人的划分是从83年以后出生的人开始,我的“小朋友”中,属于“80后”的女生有六七个,其中有两个已经大学毕业,有两个刚刚参加了高考。参加高考前,有一个说,“高考是什么玩意”,完全不把高考当成回事。另一个“80后作家”,也不把高考当回事儿,她说,高考只是了却父母的心愿,为了不让父母对自己失望而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我要去云南,寻找我的男人。”她通过网络向我诉说她的爱,她的爱在不久前的一天,突然离开她,去了云南。她计划高考后去找他。一个1987年出生的小女生,懂什么爱情?我在心里这样想着,有些愤愤,有些不屑。虽然愤愤和不屑,同时也知道,十八岁的她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感情。只是她的感情与我不同,我们这些人,已经正在渐渐老去的这些人,有多少人,因为隐忍,因为不敢大声说爱,因为顾忌太多,因为思虑沉重,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葬送在茫茫人海,把自己的感情压抑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的爱,留下太多的遗憾;我们之中,太多的胸口藏着一份遗憾的情,藏着一颗难以割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
知青电影《美人草》的结尾,当舒淇去赶赴难以割舍的那个男人刘烨的约会时,走到半路,又悻悻返回,她的家里,还有丈夫和女儿。电影《甜蜜蜜》里,黎明和张曼玉到最后都没有结合,这样的剧情伤碎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其中也包括我的心。我能理解电影里的故事,因为我了解他们的境遇,爱随境生,爱随风转。虽然觉得遗憾,如果成为现实,如果是我,我也会像电影里的他们那样去做。
也许,“80后”不会,她们甚至觉得电影里的爱情无法理喻。“80后”的爱,是直接的,是一醉方休,是不诉不快。没有争取和独白的爱情是不牢靠的,也是模糊的。她们对爱,需要的不是一杯“忘情水”,而是一个无视规范的爱情加速器。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