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看微信聊天群,看到一个小视频,顿时我就懵了。 一个17岁的男孩在学校和自己的同班同学发生矛盾,回家路上,男孩和妈妈说了这件事,结果遭到妈妈的强烈批评。途径卢浦大桥时,妈妈把车子停在路中间,不顾身边车流滚滚,跑下车去骂后排的孩子。几秒钟之后,男孩趁着母亲到前排上车的一瞬间,突然打开车门,冲向桥边,一跃而下。眼看着孩子跳下去,母亲来不及挽回孩子,无力地跪坐在地上,双手捶地痛哭。视频里,男孩从下车到跳桥,没有任何犹豫,整个过程不超过5秒。等民警接到电话赶到现场时,看到的只是躺在绿化带里,已经没有生命特征的孩子。 5秒,17年,多好的年纪,可人没了。 到底是承受了怎样的压力,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 有网友在视频底下推测:“根据我的经验,母亲责骂孩子时肯定说了刺激的话,比如‘想死你就跳啊’,‘有本事你就去死’之类的。 我没办法推测出她具体说了什么,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更多的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有些父母的嘴坏到你难以想象,不是内心够强大,真的活不长。” “都是日积月累的,像个气球一样,撑不了,就爆了。” “中国家长最擅长把孩子逼疯。” 网上有这么个故事。有位妈妈去开家长会,其中有个环节,老师让孩子和家长在纸上写下他们让对方最难过的言行。纸条收上来,家长的答案五花八门,“不听话”“做作业拖延”“犟嘴”“懒”。 等看孩子的答案时,纸条内容却是惊人的一致。 “就你这傻逼的样子,长大了能有出息?” “狗东西,你早晚会进监狱!” “我他妈倒了八辈子血霉,才会养出你这么个东西。” “等你死了,我用麻布给你裹起来,直接扔对面山上。” “你怎么不去死呢?” “再哭我打死你!” “废物,简直就是猪脑子。” “你看看人家学习怎么这么好,你看看你!” 老师一字一句地念出来,班级里一片沉默。很多家长都不记得自己曾说过这么伤人的话,可这却是在座所有孩子,插进心里的一把刀。永远不要低估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 压死骆驼的稻草不是最后一根,而是每一根。有太多孩子的心,在父母的一句句辱骂和讥笑中,刺进万把利刃,留下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洞。 有人说:“等到他们真的崩溃,防线坍塌的那一刻,还有人在斥责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真差。” 我要说的是,难道斥责的不对吗? 为什么大人一味的要求孩子长大有出息,长大出人头地? 为什么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这么差? 你也许会说,孩子被校园暴力,被孤立,被排挤,被嘲讽,被殴打,被责罚,被无视,背负着大人沉重的爱前行,自闭,抑郁活的像一个边缘人。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被校园暴力,被孤立,被排挤,被嘲讽,被殴打,被责罚?校园暴力家长没有责任吗?学校没有责任吗?社会没有责任吗? 首先说,现在学生的上学环境要比60-70年代上学环境好吧,家庭环境好吧。 那时候连吃饭都很困难,都是粗面窝窝头加咸菜,看看现在吃什么? 那时候背负的压力更大,家里穷想着如何吃上公家粮? 父辈干了一天活,为了弄口吃的累死累活,哪里来的对孩子的多一点的关爱?和野孩子有什么区别? 那时候被嘲讽的机会更大,那时候群殴打架更多。 那时候老师都打手心,打屁股。我还是相信严师出高徒! 有人会说:“你们怪孩子承受能力太差,但你们可曾了解过他的屏障?” 我要说:“60年代我们连遮羞的屏障也没有,更何况是心里的屏障,我们不是也挺过来了吗?也没有见到那个人跳楼自杀,跳桥自杀的!” 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点破事就要举报,有点幺蛾子就要上新闻,这些虽然说是好事,但是反面说也是助长了某些孩子和家长的“嚣张气焰”! 社会缺少一个引导的机构。学校教育是一潭死水。原来学校教育是授业解惑,现在学校教育是敛财开班。缺失了对孩子的引导,对孩子的关心。 家庭缺失的东西,学校和社会更加缺失。孩子学习好坏只有家长着急,学校只是为了学分学分,为了挣得荣誉不管孩子死活。现在有多少班主任下课去孩子家走访的?这些老师忙着开班,忙着自己赚钱,哪有心情管你的孩子。知识点课堂不讲,开班讲,这还是老师吗?当学校和老师都钻到钱眼里的时候,受伤害的只有孩子。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能经受得住委屈。 这或许与父母的修养有关系,孩子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而父母文化水平低,这就产生了差距。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一味的强迫孩子做这坐那,让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强者,永远是第一。想法固然好,但是忽略了自己的人性。孩子是你的,他不是捡来的。唯一能让孩子崩溃的,是父母不够理解、倒打一耙的批评和谩骂。语言限制了孩子的成长,脏话害了孩子一生。孩子的悲剧也往往是从家长修养不高开始的。 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写道: “为什么风可以那么温柔地对树说话,而你却永远学不会对我温柔地说话呢?” 也许我们都可以试着,改变家庭的温度。 考试失败了,告诉孩子“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 在学校遇到困难和矛盾,用心去听孩子的诉说,学会沟通,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教育孩子,在家里心平气和地交流,更容易让他们信服。 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 爱孩子,是无条件的爱,不会让孩子产生一个“让你需要我,信赖我,离开我就活不了”的想法。拒绝孩子,你的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批评他、指责他甚至羞辱他,让他感觉自己毫无价值。 痛心这个孩子的离去,愿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警醒!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