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的海洋里遨游,有时会不知不觉走进诗人的梦境。那斑斓的梦境啊,原来竟蕴藏着如此的深情!让我们为之感慨,为之叹惋! 梦里彰显爱国情,报国志。最善于记梦的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了,他曾作记梦诗99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终生渴望收复中原,临终时还“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志士,他的梦境会是什么情境?让我们一起来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记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里不是荣登金榜的喜悦,不是位高封侯的得意,而是身穿铁甲跨过冰封的河流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征战生活。而其时的他已是67岁的年迈之人,正是“僵卧孤村”的时候,不仅“不自哀”,而且“尚思为国戍轮台”。他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在梦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样生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代,和陆游抱有相同志向的辛弃疾,挑灯看剑,霜刃逼人,宝剑未老,壮心又何尝老?壮士之梦,同样不言悲,唯吹角点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如在目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则是风吼马嘶,弓弦雷鸣,好一场火热的战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又让我们看到好一颗赤胆忠心! 当我们为词人涌动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时,当我们为他们的报国之志所打动时,我们又不得不跟着他们跌回到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如此尖锐,他们 只能用“入梦来”抒发政治现实的可悲!读来让我们为之叹惋! 梦里刻画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虽做了亡国之君,倒是成全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读他的词,解他的梦,让人对他心生几许怜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江山那么轻而易举的让了人,确实是“别时容易”,可再见就太难!他只好在梦里回到故国,重觅那“无限江山”。只有在梦里,他才可以忘记他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真愿长梦不愿醒!可那潺潺的雨声啊,那阵阵的春寒啊,却如此恼人,偏偏搅醒愁人的残梦,把他又唤回到真实人生的凄凉境况中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梦里的欢乐与梦后的痛苦映衬,那悲凉、痛苦、伤心、悔恨、绝望……实在让人感到可悲又可怜! 梦里凸现深深的怀念与刻骨的哀痛。以豪放词人著称,旷达洒脱的苏轼,却让我们在他的一段梦境中看到的柔情万种。“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对短暂的人生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时日。这十年中作者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让我们看到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不得见之痛,使他因思成梦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在缥缈蒙胧的梦境中,平时想见日日夜夜,倏忽成了事实。“小轩窗,正梳妆”梦境里明明是以前恩爱生活的生动写照。往时,不知有过多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一旁怀着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或许还指点评说呢。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可是如今相见,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怎不叫人为之掬一捧泪? 梦境里有对山水的向往和对权贵的抗争。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梦境景色壮丽,异彩纷呈,光怪陆离,惊心眩目。《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样。在梦里,他飞渡镜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当我们正为之震撼惊骇时,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最后作者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梦境里有真挚的友情。杜甫和李白于石门分别后,再没得见。其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后到三峡被赦放还。杜甫与他相隔千里,音讯不同,不知道李白遇赦 ,忧思拳拳,久而成梦。“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先喜后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第二首中“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接着作者的梦境中异常清晰地映出了李白的形象,其神态、独白、外貌皆在眼前。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杜甫的梦见证了两个伟大的诗人的真挚友情。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