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 bilibili 出品的《唯有香如故》,很是喜欢。其中既有对香本身的理解,也有对人生变幻,宦海浮沉的解读。最妙的是,该片还做到了将两者恰到好处地结合,值得推荐。 该纪录片由五个故事构成,分别为雨霖铃,如梦令,浪淘沙,南柯子和青囊行。 『雨霖铃』丨 瑞龙脑香丨 本片中的香为瑞龙脑香。这种香产自最热之地,闻起来却有一种寒凉之气。这种冷香的释放只能采用熏烧的方式,展现出一种充满了矛盾的“炎凉”。 清凉但不刻薄,端庄又不失缠绵,用消失凸显了它的存在。 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有云:“《雨霖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 据此可知,此曲是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奔蜀途中所作,由于在“马嵬之变”中处死了杨贵妃,玄宗作此曲以寄思念之情、死别之恨。 最有名的一首《雨霖铃》是北宋柳永写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网络老虎机网站大全如下 柳永擅长慢词,题材多以市井风光、歌妓生活以及文人羁旅为描写对象,在词由雅到俗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北宋的慢词发展和兴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雨霖铃》是一首抒写离别愁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如梦令』丨 梅香丨 本片中的香为梅香。梅香具有不着痕迹的淡雅,似有还无的清香,被文人称作“暗香”。梅花的香气会给人带来一种熟悉又恍惚的美好。 梅香是很难浓缩的香气。在古代,因为无法更好的提纯,所以古人换了另外一种制香思路,在梅香配方里直接对梅花的灵魂进行最纯粹的描摹。虽然不含任何梅花成分,却依然能够凸显梅花韵味。 李清照一生以梅花自喻,并一直尝试提取梅花清冷的味道,虽然一直失败,但她从未放弃。 李清照的执着,正如梅香的制作,可以磨难,但不能苟且。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浪淘沙』丨 沉香丨本片中的香为沉香。沉香的源头其实是一种“磨难”,因为沉香树只有在受伤之时才会分泌出沉香。这种分泌物原本是用于自行疗伤的疤痕油脂,所以沉香应该算成树的血泪结晶。 沉香的味道引而不发,不偏不倚,居心中正,毁誉由他,符合中庸之道。这也正契合了王安石和苏轼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才明白的处世之道。 苏轼曾在面圣时,通过阐述沉香的成因,以及“香树求生,香农求利”的道理,借此抨击王安石的青苗法,这也正是两人政治立场不同的真实写照。 这则故事围绕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几个人的政治关系,文人关系展开。展现了大历史背景下,政治家们身前荣耀,身后炎凉的人间真实。苏轼作为穿插了整段历史的核心人物,写着王安石的祭文,又目睹了司马光的离世,两位人生导师的相继离开,对苏轼来讲影响极大。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就足以名垂青史。 他们四人同在朝廷做官,四人之间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 四人中欧阳修(1007年-1072年)最为年长,他比司马光(1019年-1086年)大12岁,比王安石(1021年-1086年)大14岁,比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大30岁。另外,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比其余四人略小。 出生:欧阳修 1007 > 司马光 1019 > 王安石 1021 > 苏轼 1037 死亡:欧阳修 1072 > 司马光 1086 = 王安石 1086 > 苏轼 1101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南柯子』丨 回生香丨本片中的香为回生香。该香利用故人旧物上的气息,唤醒闻者的陈年旧梦。回生香炼的是自问自答,天无心,而人有心。 其实,香和臭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正如高档香水中的粪臭素一样。腥臭的螺甲出身贫贱,贵人避之不及,然而化腐朽为神奇却只在点化之间,回生香里甲香便是那点化之物。 黄庭坚合香时采用的正是腥臭的螺甲,应对了陪伴在他身旁的、桀骜不驯的通缉犯。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