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部华影电影,且没有之一。王家卫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华语电影导演。这里聊一些《花样年华》的故事和看法。 2009年,《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 ove 2000)被美国CNN评选为“最佳亚洲电 影”第一名; 2022年,英国着名电影杂志《Sight&Sound》将它列为全球影史Top250中 第5名。这部电影的伟大无需我过多赘述。
《花样年华》 在极具东方传统审美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西方电影评论体系的盛誉。这一切既离不开王家卫、杜可风、张叔平、李屏宾等电影人在视听传达上所细致暧昧的把握,同时也依托于电影视听背后的文本和思想支撑。在《花样年华》的背后,既是新浪潮的革新与尝试,也是经典的致敬与重演。 花样年华首先区别于传统文艺爱情片的,是它的镜头语言和故事叙述下美式“硬汉侦探”的悬疑元素的加入。希区柯克《后窗》式的“偷窥”,让观众在房间的桌底、栏杆的缝隙的旁观视角,窥见周慕云和苏丽珍的约会,在窥视和不明全貌的暧昧中,两人一步步地互相试探,互相沉沦;劳伦斯·布洛克《八百万种死法》式的游弋与孤独,在《蓝莓之夜》编剧的布洛克的笔下,周慕云和苏丽珍或许可以在模拟和试探中寻找到情感的“真相”,但他们却解救不了自己的刺痛的灵魂,成为香港这座城市丛林中的“西西弗斯”。 人类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开放式意境的诗性结构,而王家卫和香港意识流作家刘以鬯是用留白展示人类朦胧情绪的代表。刘以鬯作为电影《花样年华》的编剧,其小说《对倒》给予了王家卫创作本片的灵感。小说中的双层叙事结构,成为了影片里大量的平行叙事、交叉剪辑,将擦肩邂逅而又“平行”的微妙用试听去解构得淋漓尽致。 阿根廷作家普伊格是王家卫自称对自己拍电影产生影响最大的作家。“在他之后,我没有看过什么伟大的作品了。”这种影响当然也体现在了《花样年华》的剧本创作中。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送彩金38元打鱼盈彩网投资平台用对话式推进剧情,在不相关的场景元素之间,制造微妙的关联。在普伊格看似随意但却在布置一座精细的情感迷宫的文字表达下,王家卫在《花样年华》中做到了不受纸质剧本的形式约束,从而集中精力完成视听表达。周慕云无名指的戒指,二人咖啡厅相会时中背景音乐西班牙语歌词“你是否像爱你一样爱我”,对倒的皮包,变换的旗袍和领带,梦幻如真。 戈达尔的1960年的《精疲力尽》,费穆1948年的《小城之春》,既与《花样年华》中大量镜头的构图与调度神和,也是构成其兼具东方古典意蕴和西方新浪潮哲思的表达来源。有人说, 《精疲力尽》是一部关于“行走”的电影。周慕云在行走,苏丽珍在行走,双方的妻子与丈夫都在行走,但却走不出那栋小小的香港沪式阁楼,走不出那两张轻飘飘的船票。 有人说,《小城之春》是一部关于“克制”的电影。摘不下的戒指,散不去的烟,换不下的旗袍,见不了的面;柬埔寨被删去的会面,变为了孩童“庸生”的寄托“行走”与“克制”的割裂,准确又暧昧地表达了现代性下东西方审美的交融、复杂,和在我们逝去的时间里,难以捕捉、难以描绘的,人类最隐秘敏锐的情感。这些情感,叫做普鲁斯特的小马德莱娜,叫做吴哥窟的树洞,叫做K,叫做艺术的求真,叫做王家卫,和《花样年华》。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