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仲博平台手机客户端

时间:2023-04-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仲博平台手机客户端 点击:


    为什么呢?孔子给了两个理由;第一是人当了君子就必须奋发向上,不向上就会退步、堕落,就不再是君子;第二呢,人当了君子就比较招人烦,所以必须战战兢兢,以防小人暗算。

    后一个理由的依据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换了庄子,就会说:得,咱也别当君子了,当棵小灌木成不成?但孔子他老人家不这么看,他认为不仅不能当灌木,而且还得越长越高;那么风来了怎么办?除了提心吊胆就只有长成一棵钻天杨,收枝拢杈,别去张牙舞爪地招风。

    ——都是老掉牙的智慧,而且智慧和智慧之间还要吵嘴,所幸我在此要谈的只是一个相关的小问题:君子之睡眠问题。

    做君子,长期兴奋长期紧张,没有一副好身板显然是不行的。春秋时代人的平均寿命顶多三十几岁,孔夫子却活到了七十多,属于古稀人瑞,不做“文化昆仑”“大师”“巨人”真是天都不答应。考察老先生长寿之道,除了食不厌精,热爱旅行,还有一条是反对睡觉——这方面有个“宰予昼寝”的例子: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老爷子看见了气得什么似的,一口断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怜的宰同学别说是大树了,一觉就把自己睡成了朽木。

    这段公案成了现代人打倒“孔家店”时一个颇为煽情的口实。我上初中时正赶上批林批孔,老师愤怒声讨“克己复礼”,大家听了也无甚心得,但讲到“宰予昼寝”这一段,同学们对该老头儿的印象马上就不好,白天睡一小觉,多大个事儿呢?值得这么上纲上线?

    后来人长大了,读了《易经》,再读《论语》,读书而明理,终于比较理解孔老夫子的苦心:睡觉在古代的确是个大问题,那时候空气清新,人的想法又相对地少,大众娱乐活动基本没有,生活全面无聊,一个人就很容易昏昏欲睡,夜里睡了,白天想想闲着也是闲着,再眯一觉,这样下去他就比较慵懒、比较松懈,就比较不容易“朝乾夕惕”,他就只有堕落下去了。

    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古典中国的有志青年乃至老年,与睡眠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最让人心惊肉跳的莫过于“头悬梁、锥刺骨”,那是苏秦在苦读,头发吊在房梁上,一锥子扎进骨头里,知道的,他在读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想不开呢。

    话说到这儿,又说回到“古老智慧”:孔子催人上进,这很好,但人太上进了,就难免自虐、变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就难免别人看你不顺眼。所以,让我选择的话,吾从庄周,我认为我们的问题不在不上进,而是两千年来太上进,自己把自己逼拧巴了,所以,重新把自己理顺溜的办法之一,就是睡个好觉,放松,爱怎么着怎么着。

    5.纪念律师邓析

    中国最早的律师应是邓析。

    春秋时,子产当上了郑国的相国。该先生有理想,他认为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决心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生活。这样的先生如果不得志,也许就成了孔子,后人对他指出的方向心怀向往;但子产不幸得了志,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头一件事,就是对付邓析。

    此前郑国颁布法令,照例要写在牌子上,挂在城门口,这叫“悬书”。假设国王有一天忽然认为走路先迈左脚是不对的,应该禁止,那么好,他只需要写一句:行路左足先者,笞五十!然后挂出去。第二天,全国的老百姓抬脚之前就会捂着屁股反复思量。

    这本来很好,令行禁止,可谓大治。但是偏偏出了一个邓析,此人有研究法律的爱好,而且生就一张铁嘴,如此的尖牙利齿必然是个人来疯,你看他,站在人群里,手指告示,摇头晃脑地评点:左足先者笞五十,那么只好右足先,可是右足落了地之后怎么办?不是还得左足先?照此说来,岂不是人人落地穿鞋就得被打屁股?

    你看,本来一清二楚的事,让他一搅和,大家全糊涂了,郑国的百姓都不会走路了。怎么办?子产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办法是取消“悬书”,以后法令不再公示,官府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你在街上忽然被捉了去打了五十板子,那么你肯定触犯了某条法律,至于是哪一条,你不要问,你如果问了你就触犯了另外一条法律,又得再打五十板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