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东亚,你就很难避免,成为下一个:长大后,有“下一个素熙”,或者,小时候,像金宝拉短片《竖笛考试》里的小女孩。尽管介于郑朱莉和金宝拉的电影人物年龄设定,相差了两个世代(00后与80后)。但步入“下一个”的命运,就是猛跑过雷区,大概率要踩中。
于大陆观众,《竖笛考试》的故事设定也非常熟悉。竖笛这个乐器,我至今也还记得。小时候拿的那个玩意,是乳牙黄。突然集体吹奏,突然莫名消失。可我注意到过,有哪位同学没有竖笛吗?或者,有个人的竖笛,发出了刺耳、难听、有违常音的时刻吗。不记得了——正如多数人应该都觉得,大家肯定有一支竖笛,就像00后一定觉得每个人都有好看的白球鞋穿。一道从少年时代飘来的局促,诡异的竖笛声,也唤醒一群人列队在校门口烈日暴晒的驯化记忆,只为等待领导视察的车阵。那车阵,迟迟不至,最终也没来。 从第一幕的规训开始,小孩子面对的成长教育,就是家长与老师的合围。女孩早慧,在主观镜头中,提早窥见父母的疲惫。片中的家长,似乎只是底层受累,不知道怎么表达爱,或者疏忽,没有能力爱。尚不至于落到更残酷的一种——他们就是不爱你。但在能出走与反抗的姐姐、得宠爱于一身的哥哥之外,女孩就是捡到了一根烂竖笛——一根成长洪流中的脆弱稻草,却要牢牢抓住,用它吹出好听的曲子——被目光注意到的奋力求生之歌。 她要反复练习,而目力所及的大人,似乎忘了爱,习得爱,感受和分享爱,同样是一种后天能力,并不是像花草,自然发生。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也看不到,或只想到:“下一个”。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