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线“战斗员”到后方“试飞员”,电影《长空之王》以雷宇的成长和国产新型战机解决“心脏病”形成最终战斗力双线并进,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却极吸引人的故事。
吸引人的点在于:几乎不为人所知的试飞员群体,真机实拍的歼-20、歼-16、歼-10C等多款我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机,试飞员与战斗机,都是我们日常难见的“隐秘的角落”。陌生=新鲜=好奇,就如已经cinity120帧、杜比全景声、巨幕、普通2D各种版本看了个遍的我,依然想继续体验动感4D和IMAX版《长空之王》有什么不同。 果然是不同的,当身下座椅随着战机直上云霄、瞬间俯冲而晃动摇摆,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忽大忽小掠过身体,我只能紧紧扣住左右扶手任寒毛竖起丝毫不敢松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银幕,嘴角紧抿唯恐自己叫出声而影响了他人,这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新奇体验,怎一个刺激了得!诚如雷宇第一次试飞装上新发动机的歼-20时所感叹的:太爽了! 影片一开头,就是高燃的极限长空竞速,明明敌机已被锁定再进一步就能……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发动机罢工空中停车了!眼睁睁看着敌机脱逃,自己还得靠参数、拼技术想办法把战机飞回去,这让憋着一口气的雷宇耿耿于怀,也让张大队一句“想不想飞 隐身战机”成功诱(拿)惑(捏),心甘情愿地到试飞局报到。 “隐身外形 复合材料 还得有个好发动机”。眼界宽广、理论知识扎实的雷宇,是“会飞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新一代“专家型”试飞员的好苗子,心心念念着“泰山”发动机能否如期装配隐身战机,列装部队好到前线“报仇”,这一点“执念”让刚进试飞大队还没完全转换身份的雷宇不可避免地犯了错。停飞的年轻人被派去学习包降落伞,申请调回原部队前飞最后一次,自己包的伞救了他一命却与亦师亦友的张大队天人永隔。“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即使已经看了几遍,冲击力不再像第一次看时那般强烈,中国军人舍己护民的牺牲精神依然让我每每忍不住湿了眼眶。 看首映时最震撼的是张大队的牺牲,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试飞员是和平年代距离死亡最近的人”的含义。重刷再看时的关注点则更多地转移到雷宇回答父亲的话上来:“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失去的不仅是尊严,还有自信,以前失去的,我们这代人要拿回来”。非常喜欢王一博这几句台词的处理,举重若轻却掷地有声,简简单单的一个“拿”回来,内含多少九天风雷,只有真正的试飞英雄们才能体会。 九天震风雷,王者惊寰宇。电影《长空之王》吸引人之处,当然还在于几近占据片长三分之一的试飞+“空战”。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每一帧都足够精彩,而这,却是我国内地电影大规模应用LED虚拟拍摄技术的一次全新尝试与挑战。今日《长空之王》官方微博发布的幕后特辑中提到:搭建700余平米的U型屏、269平米的O型屏,还原机舱,模拟真实操作……以诚意与敬意,展现我国最先进战斗机的巍巍英姿和试飞员们波澜壮阔的试飞经历。 而参与《长空之王》虚拟拍摄指导的经历,让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时光坐标传媒科技创始人、电影视效指导陈奕写下了相关论文:《长空之王》 虚拟摄制中光影运动的创作探索。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在《﹤长空之王﹥:国族叙事与时代文化表征》一文中提到:中国空军电影还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本片在影像语言、电影质感、特效制作等方面已展现巨大进步,展现的歼-20、歼-16、歼-10C等中国战机极具现代感、科技感甚至科幻感,空战镜头调度利落、剪辑犀利、特效逼真,虚拟拍摄实现了战机动作、演员表演与空地环境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美感和震撼性的视听冲击,也为空军电影创作探索了宝贵经验,中国空军电影前景可期。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