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安娜,在任何一种语言里,都是一个美好的名字,代表着甜美、优雅、善良。 在意大利,也有个叫安娜的小女孩,每年生日,家人都会精心为她准备“盛大”的生日派对。 而且,每次生日,都会收到妈妈特别为她准备的生日大礼。
两岁,是毛绒小玩具。 三岁,是立体书。 四岁,是粉色的学习桌。 五岁,是一辆自行车。 六岁,是画板。 七岁,是游泳课。 每一年的生日,安娜都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被欢声笑语、鲜花彩带、各种礼物,以及朋友家人的祝福包围着。 可时间悄悄流逝,安娜不再喜欢妈妈的礼物。 她看着妈妈送的钢琴,抱着双臂,直接把头别了过去。 当爸爸建议她和朋友一起四手联弹时,安娜忽然拉下盖子,差点把朋友的手砸断。 她为什么不喜欢过生日了?答案很残忍:安娜慢慢意识到妈妈在她出生的那天去世了。 (第一次去母亲墓地的安娜,没有献出手中的花,而是把它撕碎了)以上片段,来自意大利电影《妈妈的礼物》,它被称为意大利版的《你好,李焕英》。 它是近期院线电影中,最温软,也最强劲的一颗催泪弹。 02安娜从小就活在“妈妈去出差”的谎言中。 漫长的等待里,她没等到妈妈回家,却渐渐明白,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祭日。 没有妈妈的陪伴,热闹的生日宴,也只是欲盖弥彰,用来掩盖这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十八岁生日前的一个晚上,处在青春期档口的安娜,彻底爆发了。 她和父亲大吵一架,冲客人大爆粗口,冲出家门口,搭上陌生男人的车,离家出走......准备结束这“每年拆礼物的狗屁戏码”。 但一场意外之后,时空穿梭,安娜和妈妈艾丽莎相遇了。 时间退回到2002年,妈妈怀孕的日子。安娜不敢相信,第一反应是躲避。 她把自己关在卫生间,却忍不住拿起妈妈的香水、项链、睡袍,疯狂呼吸。 妈妈要扔掉的旧衣服,她劝她留下来,当作宝贝。 艾丽莎做的苹果派,她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 看到爸妈同时出现在家里的灶台边,她紧张极了。那不是来自陌生人的尴尬,而是从未有过的新奇和幸福。 没见到妈妈之前,她恨妈妈的礼物,更恨妈妈。 但真正见到妈妈的那一刻,那些厌恶感,全部消失了。 安娜为了和艾丽莎待在一起,她谎称自己的妈妈因癌症住院,父亲现在在南非,无家可归。 她要把十八年来,缺失的母爱,全部要回来,对艾丽莎寸步不离。 而面对这个忽然闯入的陌生姑娘,一向独立的艾丽莎,也显得有点不适应。 但孩子与妈妈的联结感,是人类世界最大的魔法。 明明不喜欢陌生人留宿,却耐不住她的死缠烂打。 两人大吵一架,艾丽莎还是陪着安娜去买吃的。 在酒店住宿那一晚,安娜假装睡着,然后一个翻身,扎进了艾丽莎的怀抱里,她手足无措,却无法掩饰脸上的幸福。 影片中最隐蔽的暗线,是妈妈明明不认识女儿,但两个人的相处,却无比自然,无比真实,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我和我妈的日常”。 她们像闺蜜一样聊感情生活,像姐妹一样换鞋子来穿。 看到安娜受伤,妈妈的心会跟着疼。 安娜爬到高处,妈妈看一眼,就会害怕,并强迫她立刻下来。那是一种下意识的身体反应,连科学家都惊讶于它的神奇。 在意识到与妈妈的相处就要结束时,总是“冷冰冰”的安娜,扑进了艾丽莎的怀里。 但她们偶尔也拌嘴,毕竟,天下真没有不和妈妈吵架的女儿。 艾丽莎执意要把她送走,安娜虽然没说一句话,但重重地关了车门,满屏都是“不爽”。 面对安娜半夜的无理取闹,艾丽莎会坚决地说“不”。 安娜珍惜和母亲相聚的时光,却忍不住时常任性。 艾丽莎不认同安娜的很多观点,却总是在无形间流露出对安娜,母亲般的呵护与担忧。 全世界都看得懂她们是母女,但只有艾丽莎不知道,毕竟孩子还没生出来,又忽然跑来一个十八岁大闺女这事,真不敢想。 我把这次的时光穿梭,看作是妈妈和女儿的双向奔赴,是穿越了时空和生死的漫长告白。 在这个时空里,安娜心头最大的伤口——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