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平线在底部,会很有趣;当地平线在顶部,会很有趣;当地平线在中间时,就无聊死了!” 我想,斯皮尔伯格导演真的做到了“是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时候的事”。想想前几年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也像做了一场梦。
同样是技术流派,斯皮尔伯格目前也开始返璞归真了。这部《造梦之家》是斯皮尔伯格写给电影的情书,也是写给自己的情书。就我的理解,这场梦,本就是他自己的人生。 作为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自传电影,《造梦之家》就是满满的私货。但是这一口口的私货却格外甘甜可口。也许每一帧都平平无奇,也许每一帧都意义非凡。没有过多的复杂蒙太奇,就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花言巧语,就是平平常常的电影人生。 每一位主演的表演都让我看到了斯皮尔伯格导演家庭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保罗达诺“突破以往精神病刻板印象”的慈祥爸爸,还是米歇尔威廉姆斯时而癫狂时而娇嫩的妈妈,这就是斯皮尔伯格想拍的,斯导的家庭就是这样的,至少,他想让观众看到这样的一个家。 所以说,《造梦之家》是造梦,不是做梦。斯皮尔伯格的人生当然是自己活的,他眼中的自己,就是影片中的自己。人生真是五味杂陈,人生真是一点一滴的细节,不会像电影中只剪辑需要的和重要的节点,甚至你想控制电影呈现哪种情绪,剩下的是可以删除的。他为电影而活,也最终活成了电影。然而最后,梦不一定是美梦,家也终于打破了脆弱的温馨,他再次拿起摄影机,屈服于命运残忍的召唤,电影与生活无限重叠……最后一个镜头,地平线本来好好在屏幕中间固定着,却又在最后一秒调皮地掉到了底部,露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像是斯导在和观众对话,和电影对话,和自己对话。 我的情书,你的名字。情书上,尽是电影。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