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就其本源,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我以前知道的人和事; 我以前不知道的人和事。 而这两种类型,观众的兴趣点,或者是说卖点,截然不同。
比如《热气球飞行家》中的James Glaisher,比如《马戏之王》里的P.T.巴纳姆,这两个人物对于我们不同观众来说,明显是陌生的,前者是一名十九世纪的科学家,后者说白了就是个马戏团长。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绝美的高空画面,这片子要多无聊有多无聊,小雀斑里面的表演,硬生生把一个科学家变成了一个变态别说是中国观众了,连他们祖国的观众也不见得知道他们的来历。 那么面对这些从经历、成果、贡献、性格全然陌生的人物,影片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观众花钱买票进入影院呢? 如果想流水账一样,记录他们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方面,无论你使用多么精彩的剪辑、配乐、镜头,无论你请来的演员有多么活灵活现,演出了真实人物的灵魂,对于观众来说,依旧是无趣的,因为我们很难对一个陌生或者遥远的人事物产生兴趣。 所以这两部影片都在故事以外找到了各自能够吸引。 《热气球飞行家》将影片构筑在了一个极限的环境中,万米的高空,此时吸引观众的,是高空的绝景、是画面,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是主人公的命悬一线。 此刻,传记片变成了传记+探险的综合类型。 《马戏之王》则是在叙事手段上另辟蹊径,它以歌舞剧的形式来讲述巴纳姆的经历,而且它呈现给我们的,是完全不输于《悲惨世界》电影版的精彩歌曲,该片无论是在内地还是海外的成绩都可以称得上成功。 我可真是个有福之人,当初看这个电影是在杜比影院,里面每首歌曲都好听而另一方面,也导致本片的传记要素几乎都被美妙的歌曲和舞蹈所遮蔽,使得该片几乎被从传记题材中剔除,人们已经不在乎在一百年前巴纳姆的事业是多么出类拔萃和光芒四射,我们记住的只有“this is me”。 无限扩大传记人物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件事情的篇幅,扩大其中的娱乐性、商业性,甚至是为此来修改历史,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几乎是当今传记题材自救的不二法门,可牺牲的则是对这段历史或者是这个人的关注。 这一点在运动人物传记上往往更明显,毕竟它可以兼容历史传记和体育两个方向的受众,这种电影里,激动人心的竞技场间是制片人的钞票保证,而历史人物往往成为了竞技的玩偶,观众们会忽略影片中人物对于历史的贡献,而只是将眼睛关注在那些进球,或是弯道超车的一瞬间。 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2019年6月上映的《绝杀慕尼黑》票房接近一亿,2019年12月的《教授与疯子》则只有270万的票房。 当年被这个海报所吸引,这个片算是进口体育题材里排第二的,比它好的就剩《摔跤吧!爸爸》历史传记片本就是个票房困难户,从创意思路上看,它本就是希望让观众们去了解那些隐藏在历史泥沙下被暗藏的明珠,去了解那些被人忽略的伟大瞬间。每一个导演都想把自己的电影拍成一部《人类群星闪耀时》。 但很遗憾,大部分的观众来影院是娱乐,不是为了受教育,所以被迫的,大部分的传记题材都需要以传记要素的牺牲来换取娱乐性的提高。 《气垫传奇》由亚马逊出品,算是第一部大规模投放到院线的流媒体片方电影,它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目前全球票房接近9000万美元了,对于一部没有特效,没有爆炸,没有豪车美女,甚至没有拳拳到肉或者随便一个投篮、进球的传记电影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这个片在商业市场上更大的意义在于流媒体和院线段的和解,之前因为窗口期等等原因势同水火就像我在本文一开始提到的,这部《气垫传奇》就是属于第二类的传记题材—— 它讲述的就是一个我们知道的人,我们知道的品牌的故事。 它的视角放到了一个伟人的背后,他的侧面。 即使如此,他的背影也依然闪瞎众人,让我们面对一个后背也无法挪开视线。 在《气垫传奇》中,观众需要的,不是去了解已经知道的关于飞人乔丹的一切,观众们是作为这一系列伟大历史瞬间的参与者而融入其中。 看到乔丹和耐克签约的一刻,看到乔丹一代横空出世的一刻,看到乔丹商标出现的那一刻,那种见证历史的激动和参与感,便是本片的核心卖点!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