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剧中,鲜少有像《白色城堡》这样写实又接地气的了。 前六集看下来,这部剧不仅还原了急诊科抢救手术的惊险刺激,还塑造了性格复杂丰富的急诊医生群像。
急诊科在医院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打油诗,将医院各科室的鄙视链交代得一清二楚: 人生赢家是肿瘤,骨科心内也不愁; 眼科口腔和整形,跳槽单干我最行; 妇产普外和泌尿,事多闲少死的早; 呼吸传染内分泌,作死急诊是第一。 由此可见,急诊科处于医院系统鄙视链的最底层。 也因为急诊科对各类重危病人的“来者不拒”,它也成为医院里发生医闹事故最频繁的科室。 “最强背锅侠”的称号,算是被急诊科坐实了…… 如果我们在网上搜索“急诊医生待遇”、“急诊医生发展前景”等话题,就会有许多资深的急诊医生现身说法: “全年无休”、“日夜颠倒”、““身体累垮”、“待遇一般”、“医闹频繁”…… 毫无疑问,这些前辈们的现身说法,是对想要进入急诊科的年轻人最好的“劝退说明”。 所以,无论在哪一座城市,哪一家医院,急诊科都成为最难招人的科室。 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自愿成为急诊医生的人,他们是一群想要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想把垂危的生命从鬼门关里捞回来的人。 毕竟但凡是送到急诊科的病患,大多都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急诊科里发生的故事,自然也是最为惊心动魄的。 杰出的戏剧作品,总会向观众揭示一些难解的两难困局。 《白色城堡》就向观众呈现了许多急诊医生经常面临的两难抉择。 拯救病患的崇高理想,与谋取个人利益的苟且现实,这两者的权衡总是困扰着急诊医生的内心。 就像《白色城堡》中的路易,为急诊科奉献了大半青春,却依然得不到晋升,超负荷的工作也令他身心俱疲。 最可怕的是,急诊科的病患死亡率最高。有时候医生已经尽力了,病患家属却认为病治不好,全是医生给害的。 各种谩骂,投诉,人身攻击,更是令急诊医生蒙上沉重的心理阴影……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路易要从急诊科辞职,转去一家为有钱人服务的合资医院。 在这里,他只需要陪有钱的客户聊聊天,每次接诊的病例,也无非是些不痛不痒的小毛病。 他的工作变得无比清闲,工资却翻了好几倍,还有高额奖金可以拿,简直美哉。 但是,这样的生活既舒适也空虚,没有了当初在急诊科的紧张与成就感…… 这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 留在急诊科,路易就有机会拯救更多人的命,实现它作为医生的崇高理想。 选择别的路,他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患者的死活再也与他无关,生活从此无忧无虑。 其实,对急诊医生而言,最煎熬的两难困境,莫过于承受患者因抢救无效导致死亡的残酷现实。 为了化解痛苦,医生们要么选择看淡生死,对救治尽力而为,但也不再勉强;要么铭记生死,化悲愤为力量,并对救治竭尽全力,完全投入其中。 剧中主张看淡患者生死的,是祖闻达。他认为要干好这份工作,就必须说服自己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医生只有看淡生死,才能减轻内心的煎熬。毕竟医生不是神,不可能救活每一个人。 只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要要将患者的生死置之度外,又谈何容易? 比如,在《白色城堡》中,有一位患者气管堵塞,需要立即切开气管,才能呼吸,情况十分危急。 然而,负责的主任医生并不在场,作为实习医生的王扬鸣,本无权干涉。 面对命悬一线的患者,王扬鸣是否可以出手相救呢? 如果出手相救,他将违背相关法规,最终要背负擅自手术的一切后果。 如果不出手相救,患者会立即死在他面前…… 再比如,剧中还有一位患者心梗发作,但是头部也受到重创,可能出现脑溢血。 也就是说,要治疗心梗,就必须疏通心脏,让血液重新流动。但要阻止脑溢血,又必须减少流血,让血液快点凝固。 最矛盾的事莫过于此了。患者已经命悬一线,到底是应该先疏通血液,还是先给脑部止血?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案,都存在巨大的风险,都可能救不活患者。就算救活了,患者也可能变成植物人……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