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看《大明王朝1566》,想通了以前一直没想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打着织造局的名义去买田,究竟是谁的主意? 罗文龙、鄢懋卿这些糊涂虫,认为要么是胡宗宪搞鬼,要么是织造局自己,都被小阁老否了,我们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也知道,这事跟胡宗宪、织造局都没关系。
所以,小阁老自然而然就觉得是郑泌昌、何茂才他们的主意,并说他们是想一俊遮百丑,只要把改稻为桑搞成了,就能够功过相抵。 那么,这个主意是郑泌昌、何茂才出的吗?我觉得不是。这件事,连政治小白高翰文都知道,是死罪,他们就算再笨再疯,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打着织造局的灯笼去买田。 看看这件事引起的风波就知道了,杨金水知道后立即以最快速度告诉吕芳,道长知道后立即让锦衣卫去抓人,清流们知道后立即判定浙江会有人遭殃,连干出毁堤淹田的严党也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严嵩也说真有人打着织造局的名义买田,有一个抓一个。也就是说,道长也好,司礼监也好,清流也好,严党也好,都清楚,只要打着织造局的名义买田,不管结果如何,哪怕改稻为桑搞成了,也一定死路一条,郑泌昌、何茂才没这么傻。 所以,这件事不是他们的主意。此外,还有两条线索,一个是沈一石出发的时候,郑泌昌、何茂才是去码头相送的,如果真的是他们做的,也不应该这么明目张胆去码头相送,而应该悄悄地,不要在明处跟这件事扯上任何关系。另一个是郑泌昌、何茂才后面的密谋,都没提到打着织造局的名义买田的事,他们那时害怕的,是通倭大案。从随后郑泌昌去找杨金水和被朱七审问可以看出,郑泌昌应该是不知情的,所以当杨金水以为是郑泌昌他们的主意时,差点没气晕过去。 从电视剧本身来看,之前的毁堤淹田、美人计、陷害通倭,这些坏事剧中都很明确地交代了,有郑泌昌和何茂才他们密谋的片段,可偏偏这么重要的打着织造局买田的情节,剧中没有明确交代,这也说明,他们并没有出这个主意。 因此,在码头上,也许郑泌昌、何茂才看到了织造局的灯笼,可是船是织造局的,沈一石挂什么灯笼他们可不管,挂着宫里的牌子更好行事,自己还更乐意,反正不是他们的主意,到时候一切都是沈一石担责任。而且他们当时只想着快点把改稻为桑搞完,可能并没有细想这会给皇帝抹黑。另一个可能,也许他们根本没在意买粮的船挂了什么灯笼。 这么说来,打着织造局的名义去买田,这个主意只能是沈一石自己决定的,小阁老万万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商人,会这么做,敢这么做。 那么,沈一石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这时候他知道,改稻为桑就是一个死局,背后的本质,是清流与严党的权力斗争,自己现在已经深入这个死局中,改稻为桑是搞不成的了。 那如何从这个死局中跳出来呢?把买田的粮捐了,自己没钱了,也就跳出来了。然后再把打着织造局买地的罪名安在郑泌昌他们头上,说是郑泌昌等人逼的,自己就能过关。所以,沈一石这一去,根本不是买田,而是赈灾,他早就准备好了“奉旨赈灾”的旗子。 在沈一石的计划中,海瑞已经把齐大柱等人杀了,百姓的田被淹没,没了饭吃,又被冤枉通倭,民变在即。这个时候,沈一石为了安抚民众,避免农民造反,不得已把粮捐了,又给皇帝脸上贴了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己不至于会家破人亡。同时,这事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必须把织造局摘出去,把杨金水摘出去。所以,沈一石事先并没有跟杨金水商量,只有让杨金水什么都不知道,才能保住杨金水,也才能保住沈一石自己。后面他跟杨金水深谈,杨金水也答应会保沈一石,可他不知道沈一石已经有了死意。 可是沈一石遇到了海瑞。海瑞并没有杀齐大柱他们,又借来了三天的赈灾粮,买地是买不成了,也不可能买了,民变也并没有发生。可是,事情到了这地步,也只有硬着头皮按照原计划,把“奉旨赈灾”的旗子放下来,并把粮全捐给了淳安和建德的百姓,他只能做最后的挣扎。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条了,没有民变,他“奉旨赈灾”完全没了根据和理由,在别人看来,他就是故意耍人,把皇帝、司礼监、严党和清流,把整个朝廷整个大明王朝都耍了,这就是以商乱政。更何况,改稻为桑搞不成,国库的亏空只有让他补,所以有了后面跟杨金水交代后事、安顿芸娘的情节,也才有了后面的自尽。但他不甘心,死也要拉郑泌昌和何茂才一起,所以有了两大箱账册。 沈一石不死不行,也只有死了,才能把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的事,落在郑泌昌、何茂才头上,来个死无对证。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