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应该把你一个人丢在这,这么多年,这不是你的错” 这部电影讲的是童年遭遇侵害的奥黛特在成年不断自救的故事。 8岁的奥黛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这个名字来源于《天鹅湖》中那只纯洁的白天鹅,而奥黛特就像那只纯洁美丽的白天鹅一样,梦想着成为一个舞者。 而一切的噩梦开始于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奥黛特父母的好朋友,他假借自己没有女儿的原因,假意接近奥黛特,对8岁的奥黛特施以性侵。而这种伤害持续了多年,奥黛特的父母都没有发现,直到奥黛特离家上艺术学舞蹈,这种侵害才逐渐减少。 但是成年后的奥黛特却没有走出那段创伤的岁月,她无法与他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她滥交,吸毒,一直过着行尸走肉的关系,但是她内心却十分渴望能摆脱这种痛苦的境地,于是她终于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她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终于将这段埋藏了多年的故事吐露出来,并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这段过往告知了父母,最终将当年那个禽兽男人告上法庭。 最终这些黑暗的过往被推到明面上时,人们才发现这个男人并不是第一次犯案,他是一个惯犯,他甚至曾经性侵过自己的12岁的亲妹妹,而这个惯犯在站上法庭上时,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那些女孩都是自愿的。 看到了这一幕场景,我的感觉更多的是荒谬,一个加害者为何能这样堂而皇之,将自己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就这样合理化,而没有丝毫的内疚。 即便这一个男人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是这个世界上存在更多的逍遥法外者,存在更多无法发声的受害者,惨剧继续在这个世界的各个黑暗的角落中上演。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无力,就放弃去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 电影中8岁的奥黛特被侵害长达2年,跳出这个剧情,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接受,父母没有发现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简直匪夷所思,而那个禽兽男人所做的事情并非无迹可寻,用过的毛巾,染血的内裤,这些线索都在指明奥黛特的正在承受的伤害,但是奥黛特的父母却完全没有发现,这是父母的失职。 而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可能会更加普遍,每一个成为父母的人,可能都会申辩,他们都不是单纯的父母,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角色,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所以忽视孩子的变化是很正常。但是这种申辩是无力的,如果孩子一旦受到伤害,却无人发现,这种伤害很有可能成为影响一生的创伤,就像那个男人的亲妹妹声嘶力竭的控告,被***几乎夺去了她的一生。这种伤害不单单是生理上的,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重创。 “性”在中国的语境中,是一个要消音的字,父母们对此讳莫如深,社会上对于“性”的态度,也是保持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躲躲藏藏的态度。但是就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所说,“在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母亲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而他们自以为还是没有开课”。***犯不会因为孩子太小,而收敛犯罪行为。当你一位你的孩子离暴行还很远,但是却没有看到,孩子们已经处于暴力的关系中了。所以,孩子们的性教育应该要如同其他教育一样,尽早进行,去掉“性”上所谓的羞耻感,性教育的知识就应该和其他知识一样清楚明了,它原本就属于生命知识的一部分。不应该将这种教育披上羞耻感,让犯罪者运用这种羞耻感,对孩子们进行降维打击。这无异于一场精神和肉体上的大屠杀。 而即便父母做得再好,性教育更加完善,这类侵害也很难被消灭,因为这类侵害绝大多数发生在相当隐秘的个人空间,只有强弱对比悬殊,这类侵害就无法避免。 而面对这种侵害,受害者到底要如何走出伤痛,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呢?在这部影片中,给我们其中一个解题思路。这部影片是导演安德丽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影片奥黛特便是安德丽以自我经历为原型创造的,安德丽将自己的亲身遭遇全数投射在奥黛特身上。而这恰恰便是走出伤痛的关键——说出来。不同于其他的伤害,性暴力的受害者其实很难将这种伤害表达出来。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受害者被侵害时,心智尚未成熟,他或她可能并不知道“侵害行为”代表的含义。很多受害者要过很多年才知道自己当年的遭遇到底是什么,代表着什么含义。 另外一个原因,“性侵”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的语境中,都是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羞耻感,简而言之,就是受害者会在很多程度上去责怪自我,是不是我做了某种不恰当的行为,才招致这样的遭遇。当外人得知受害者的遭遇,很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去责怪受害者。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