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亿博娱乐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亿博娱乐最新网址 新百胜公司联系电话

时间:2021-09-2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新百胜公司联系电话 点击:
1.对于李宝莉来说,她整个人生悲剧的开始就是嫁给一个她根本不欣赏的男人。
 
从她跟闺蜜的对话来看,她在这段感情里最喜欢和最享受的,就是老公当年的追求和跪舔。但“别人爱你,不是你爱别人的理由”,李宝莉根本就不欣赏这个伴侣:他是乡下人;搬家工人坐地起价,他怂到一边一个字都吐不出来;下岗了,就跳江自杀。相比之下,李宝莉本人要“能扛事儿得多”,丧偶了还能一个人扛起一个家。讲道理,性格如此“彪悍”的女人,怎么着都不会喜欢这么一个唯唯诺诺的男人,可偏偏这该死的“认可感”是这么一个她原本看不上的男人给的。所以,这段婚姻里,本质是没有爱情的,李宝莉爱的是一种“被认可”“被臣服”的“优越感”。

万箭穿心
 
这种“优越感”在婚后发展成了“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又从对丈夫身上,蔓延到了儿子身上,这也是她儿子悲剧童年的起点。
 
她挽留丈夫的点也十分奇特,不是开诚布公地坐下来聊聊倾听对方的诉求,而是转而利用儿子去逼宫。这其实也是一种软性控制,内核就是“我要用儿子对家庭和谐的期待去控制你”,至于你内心怎么想的,我不在乎,我也不想听。当然她挽回婚姻的前提,也只是“不想让这个家散了”(事件失去她的控制范围),而不是“我很喜欢你,我不想失去你”(追求对等的感情)。
 
甚至在丈夫跳江以后,她最大的埋冤是这个男人怎么这么没有担当,我不也下岗了吗?当然男主这个点,的确很值得吐槽,但这个槽点听起来颇有第三方陌生人的视角(从承担家庭责任的角度,或者说,十分功利性的角度)。如果爱过,第一反应难道不是“他那天到底经历了什么?”(从考虑对方感受的角度)
 
也就是说,在这段感情里,李宝莉关注的一直都是,自己得到的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从来没在乎过对方的感受。
 
所以,在丈夫活着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训斥他几句又怎么样?当着自己闺蜜的面指桑骂槐他几句又怎么样?她对丈夫的这种颐指气使呼来喝去的“优越感”是她嫁给他的最大初衷。这是刀子嘴吗?这是精神暴力好不好?
 
当然,李宝莉在外头是个相当有情有义的好人,照顾弱势妇女生意,咬牙接济有困难的朋友。
 
这就得反过来讲,要不是嫁给了性格温吞的男主,她也不至于变得如此“控制狂”。比如,她和建建这种性格强势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要是遇到坐地起价的工人,她才是唱白脸的那个。
 
闺蜜在厨房骂她太过分,说男主变成这样也是她一步步给逼的。这话不是没道理,但反过来讲,李宝莉变成这样,也是男主一步步逼的。只不过,李宝莉用言语把男主逼成这样,男主却是用自己切切实实的行为把李宝莉变成那样。
 
一个错误的开始,一段互相毁灭的情感关系,促成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2.男主最大的人生悲剧就是他的懦弱。
 
要是他斩钉截铁地要离婚,哪怕房子孩子都不要净身出户,这个婚,他还离不成吗?要是成功离了婚,再去找个同样单身的人约会,至于丢了工作么?得不到情人的回应,换一个人喜欢不行吗?下岗被裁了,跑跑体力活不行吗?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直接去跳江,这个人不仅懦弱,还可以说,是毫无责任心……最搞笑的是,把孩子扔给不爱的老婆就算了,自己的老娘也要扔过去……要知道,儿媳本来就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丧偶以后带着孩子就更没义务了。但他依然敢把无依无靠的老娘扔过去,为什么呢?大概是笃定了李宝莉这个人有责任心……在安排老娘的养老问题上如此,那面对坐地起价的搬家工人时,抱着儿子一言不发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面对一个如此拉垮的队友,看清了真面目的李宝莉为什么不离婚??传统观念真是害死人……
 
男主的经历还说明一个人生道理:逃避了当下的关卡,日后只会承担加倍的困难。
 
3.儿子是整部电影里最惨的一个角色,没有之一。评论里很多人骂儿子白眼狼,是因为忽视了他所遭受到的精神虐待。
 
一个考了状元的人,开智一般是比较早的,情绪感知能力和察言观色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从妈妈和搬家工人对峙那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孩子很明白接下来要发生争吵,所以很害怕。
 
李宝莉很过份的一点是,她大概觉得小孩子不需要情感照顾,所以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去骂丈夫,甚至把夫妻情感问题抛给孩子,试图让孩子去解决问题。在孩子解决问题未遂以后,她甚至破口大骂原本就已经很伤心的孩子。这段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同样作为父母的另一方,男主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在孩子被骂后,他就任由失控的老婆去辱骂孩子,一个父亲的责任呢?
 
不过,儿子对父亲的印象明显要好于母亲的印象,为什么呢?父亲走得早是一个原因,带着远香的滤镜,相比之下,近臭的母亲看起来要凶神恶煞很多。
 
还有一个原因是,小孩子看问题是情绪导向的,而不是结果导向。他看不到讨价还价失败后多付的钱需要用血汗去换,但争吵带来的恐慌却是身临其境能感受到的。所以,懦弱的父亲在孩子看起来温文尔雅,而据理力争的母亲则看起来凶神恶煞。
 
当然,儿子最大的心结,大概就是“妈妈对爸爸不好”,从爸爸教他数学题时,他本能地厌恶妈妈那段就看得出。与其说是他要学习,不如说,他是想假借学习之名,帮爸爸抵挡妈妈的颐指气使。
 
小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尤其是聪明的孩子。
 
儿子对爸爸的这种保护感,是促成“妈妈害死了爸爸”认知的基石。他去找小三阿姨,其实是为了确认这种认知,而不是客观地探索未知。这就好比,一道证明题已经有了结论,但需要做出推理过程一样。如果是纯粹是去探索未知,那逼死他爸爸的,为什么不是小三阿姨呢?甚至是小三阿姨的老公呢?
 
按常理说,一般假设推断外人是坏人,妈妈是好人,才对,为什么要反过来呢?因为他亲眼目睹了爸爸遭受妈妈的精神暴力,以及他自己也亲历了妈妈的精神暴力。所以他跑去问小三阿姨的第一句是,你爱过我爸爸吗?这个问题很奇怪,一般孩子对小三的态度是,你为什么要抢走我爸爸,为什么要破坏我的家庭。但是,儿子问的竟然是小三爱不爱自己的爸爸???说明儿子在很大程度上共情了父亲,而这种共情的对立面就是对母亲精神暴力的憎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