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电影已经不能感动我了。 根本找不到电影的内核是什么。难道是人生总是充满痛苦,请依然心怀希望吗?不,我觉得是导演想把鸡汤灌到观众嘴里。
第一、巧合太多。人为干预的痕迹过于明显,很多地方都是不符合常理的。且不说三四五次自杀被打断和接连两次车祸。首先导演把两个人的相爱塑造地太轻巧了。其实导演没有塑造男主对异性有哪方面值得被一见钟情的吸引力,各方面都优秀的女主对欧维的一见钟情完全是立足于不真实情况。其次女邻居这个角色也设计得太过巧妙,似乎完全是为了服务男主这个角色出现的。出现的时机也好,人物的性格也好,甚至她的孕妇身份,她的孩子丈夫也好,所有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都有利于正向建立她和欧维的关系。(欧维的人物设定是个一丝不苟待人冷漠原则性强不爱管闲事的老年男人) 第二、线条太多。但是没有一条线是讲明白的。1.亲情线,欧维幼年失去了母亲,导致他形成这种鲜明的人物特质大多应该是受父亲的影响。但是就他和父亲的关系来看,影片把造成他性格的原因简单化了,就只有捡钱包一件事儿。既看不出父亲的人格对他深层次的影响,又没有其他事件作为延伸,总之就是欧维性格鲜明,但是造成这种性格的铺垫太少。2.友谊线,欧维和邻居瘫痪男的关系极端化,刚开始认识也是戏剧化得不行,两人刚开始特别契合,没想到一下子就从蜜月期到了冷战期,一冷战就是几十年,没错,都老的不行了。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存在极端化,要么特别好,莫逆之交,要么特别差,对方老婆请帮忙修下暖气管都不行。结局又硬凹两人的感情之深刻,打友谊牌。也是为了确定欧维的自我价值。3.感情线。欧维的爱情太完美了,从相遇到妻子离世这个过程,两个人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情绪问题,没有任何感情问题。拜托,这怎么可能?参考法国电影《爱》比较能展现爱情的深刻性。这样的爱情太完美了,完美的有点假。 第三、多余人物太多。如果说女邻居一家人出现是为了服务欧维这个角色,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也是合理的。先说和他抢钱包的欧维爸爸的同事,在人家欧维死了之后还记人家小时候的仇,抢人家手表,我都汗颜了。欧维对他的反击有点强行突显父亲给欧维带去的影响。但是你会和你同事的小孩闹矛盾然后十几年后还报复他吗?NO!Definitely no!欧维爸爸同事是不符合逻辑的工具人,鉴定完毕。其他的如总是在各种地方遇到的爱吃的社区胖子,猫咪永远在公众场合尿尿且脾气不好总是骂人的社区女人,永远不听劝开车进居民区的居委会下头男,以及一出现就让欧维修这修那的邻居老太太。就挺乱的…且这些人物都是纸片人,每次出现说的话做的事都是重复的。没有明显区分,也没有特别必要。 我认为影片好的地方: 1.猫咪的出现。猫咪是需要被人小心翼翼照顾的,容易对人产生依赖,由此反衬出欧维其实有个温暖的内心。 2.孩子的出现。欧维和孩子的互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与主要性格不同的一面是最吸引人的。这也是这个人物为数不多的温情合理之处。 3.结局处理得比较好。欧维三番五次的自杀当然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导演安排他因为身体原因安详(毫不费劲)地死在了家中也是极好的。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