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日常》第二季这部纪录片为我们近距离展示出了六位作家刘亮程、于坚、李修文、双雪涛、李洱和陈彦的文学世界。之前总以为,这些作家的创作是由于灵光一现,总是非常神秘,但是这个纪录片解开了文学、或者说作家日常生活的面纱,让我们得以一窥文学的“日常”。文学的日常,是大地,是山川,是朋友,是来来去去的人。
第一集是作家刘亮程,带领我们欣赏他的家乡——新疆的大好风光。一开始就是他在田间劳作,顺手捡起一把野菜吃,可以看出,作家在面对镜头时有些羞涩,直到后来才渐入佳境。 之前看过刘亮程的作品《一个人的村庄》,里面描写了乡土中国大地上的人民生活的一种永恒的孤独感。我们在无比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内心似乎被越来越深的怀乡病充斥着。因此要以文学这种方式来纪念已经逝去或者即将逝去的一切。 文学是我的精神家园第二集是作家于坚,他回到了他的家乡—云南建水,带领我们返回了古老中国,体验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落后,是对时间的迷恋,和对经验的自信。” 最近看了于坚的作品《密西西比河某处》,他的诗歌多以白话为主,不加修饰,有种自然率真的美感,是真正的“平民写作”。这次在视频里面看到他,才发觉他的生动和有趣。当今社会,人们都在向外探求,不如回到自己的内心,体验一种在地性的生活方式。 这段话让我想到《庄子》在当今时代做一个诗人(作家)意味着什么?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就是不务正业,又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写诗是一种很“傻”的行为,正如于坚老师曾经经历过的嘲笑一样。然而我们仍要写,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为了留下自己存在过的足迹。 第三集是作家李修文,他和朋友韩松落带领我们回到了他的故乡甘肃。行走于西北茫茫的荒野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无古无今之感,仿佛只有此刻永恒。西北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他说“佛就在每个人心中”。 在他的散文集《山河袈裟》里面写道,“此时此地,如果有人听我说话,我要对他说,你看,这就是你我的人间,可是,你知道,在你我的人间,只有旷野里才有神!”也正如他所说,他在散文集《致江东父老》中,实现了用自己的写作为生民百姓立传的使命。 这段话让我想起《等待戈多》记得项飚老师说过一句话,说中国人就像挥动翅膀的蜂鸟,始终有一种“悬浮感”。我想,要摆脱这种悬浮感,就是要从对未来的想象中挣脱出来,回到当下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 毕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只有回归“此在”,逃离"彼岸",才能获得一种真正的存在。同样,这些作家都告诉我们,要回归日常,回归本心,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想,文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精神家园。作家的反思,蕴含着对时代的叹息声,给时代提供了另一个精神向度。让我们在快速前进的同时,也不忘慢下来回归日常。让人得以重返本真,安放自己的灵魂。也因此,与文学有关的一切,我都深深热爱着。当李修文说出“天高地远”时,我几乎毫不犹豫地就想到了下一句“徜徉人间”。也许,我们早就应该如此。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