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爱情如此,巴黎圣母院也如此】 和朋友聊了一下对爱在三部曲的感想,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同样最喜欢第二部,她说她可以完全与女主共鸣,能体会到对神圣爱情的向往,却又向现实妥协的无力感;而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 “美好是因为瞬间,爱不一定要拥有。” 【简述剧情】(看过的可跳过) 这是一系列靠强台本封神的小成本电影,第一部男女主在火车上相遇,临时起意在维也纳跳下火车,在街头逛吧,占卜,听吟游诗人写诗……渡过了浪漫的一晚。电影美就美在,男主第二天就要坐上回美国的飞机,所以他们火一般的爱情只会绚烂一晚。 胶原蛋白满满的女主真好看真好看在第一部的结尾,男女主角决定不交换联系方式,并相约六个月后在这里重见。 第二部的场景设在了法国巴黎,我们都以为六个月后男女主会如约见面(毕竟他们都对对方这么有好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六个月后只有男主赴约了,这一失联就是9年。再次见面时,男主正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他的书的内容正是那次激情的相遇,暮然回首,日思夜想9年的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太浪漫了只是此时的他们都不再年轻,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多段感情,但都对维也纳的那一晚念念不忘。 重逢的男女主又开始在巴黎街头的边走边聊,聊世界观,聊爱情,聊生死。他们的对话因年龄的增长也有所变化。 在结尾,女主为男主唱了一首歌,告诉他她从未忘记过那一晚…… 第三部男女主在一起了,还有了俩娃……我自动忽略了,在我这,这部电影只有两部可以吗?? 【致我们的爱而不得】 2019年,在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前的一个月,我正好去了那里。 当时拍的照 巴黎圣母院的双塔那时候万万没想到一个月之后,这个仿佛站成永恒的建筑会轻易被烧毁。 原来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女主也这么说,巴黎圣母院也会消失。 爱亦如此。 去年一整年我都在暗恋一个人,他很优秀,非常非常的优秀,直到今天我也觉得他值得的我喜欢的,并为此感到骄傲。 至于为何爱而不得,我就不解释了,因为我觉得这没什么。我的喜欢不意味着要拥有,反而是把曾经的所有悸动收藏起来,给自己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也是很不错的。 所谓的爱会在日常相处中消磨殆尽,它既然不会是永恒的,那不如就停在瞬间吧。 我完全能理解男女主角为何在第一部的结尾没有交换联系方式,他们太重视这段感情了,以至于不想要任何杂质来毁掉它。 如果这是一个肥皂泡的话,我也会选择不戳破。 (啊…所以为什么要有第三部啊…) 【致幻想的爱】 我不得不说,很多美好的爱情都是靠脑补完成的。 或者我大胆一点说,浪漫本身就是一种脑补。 梁永安老师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大意是:有一种人,是可以和自己谈恋爱的,他们靠自己的幻想就会得到爱情的感觉。 我仿佛就是这种人……但我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脑补和幻想带来的多巴胺多浪漫啊,真的比一个下头男在我面前好多了…… 在第二部中,显然两个人都对那一晚进行了自己的脑内加工。男主为它写了部小说,而女主写了首歌。 这份记忆被拔高到了艺术的等级,以至于只有艺术才能表达它。 但幻想是会反噬的。拥有了完美记忆的男女主后来的情感都不顺利,男主甚至出现了那种“和老婆在一起的时候脑子里是另一个人”的精神出轨行为…… 可能是9年的发酵期太长了,记忆被脑补得过于神圣,无论什么人都无法复刻那次至高体验,他们也不能再真心去爱另一个人。 所以有时候太过于完美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事。 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情感观 【人最完美的伴侣是自己,而觉得他人完美或者神圣一定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了对方身上,真正的感情是诞生于扒拉开那层幻想的惨烈磨合,是习惯,是驯化,是狐狸说的“如果你每天4点来敲我的门,那么我在3点钟就会开始期待。”】 至于我的crush,我欣赏这个人,但我也清楚他的美好是我的幻想投射出的,完美的伴侣从来不曾存在,所以不能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想不清自己写这篇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为了给自己的一个ending,还是看到电影真的有感而发,夜深了,就这样吧。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