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多人已经丧失故乡了。”在采访中,张律导演如是说。 作为他的第13部长片作品,《漫长的告白》第一次拥有了在大陆公映的机会。这位在中韩之间游走的朝鲜族导演将其新作的空间设置在北京,以细腻的笔触吐露了人与人之间婉转深刻的情愫。
8月13号,书本放映在北京组织了《漫长的告白》观影,并邀请了导演进行影后谈。 这部电影主人公之间很少说话,要完全明白可能也不是太容易。导演在现场说:为了沟通而产生的语言有很多时候反而阻碍沟通的。往往爱情不显现的时候,就是话太多了。以下是本次对谈的整理。 刘小黛:有个影迷经常讨论的问题,您的很多片名是地名,甚至是城市名,《重庆》、《福冈》、《柳川》、《庆州》、《豆满江》,是怎么考虑的呢? 张律:我拍完之后不太会起片名,最后就是很无奈把地名加上去,基本上就是一个习惯。以前几部在韩国拍的片子来说,我自己的制作公司是参与的,所以我可以任性的把枯燥的地名放上去。 但这次不太一样,这次我的工作只限于编剧和导演。但因为在创作上和最终剪辑权上签了合同,所以也还不错,没有受到太多干涉。 我本身就不太会起名,于是就叫了《柳川》(现在海外发行的版本还是叫《柳川》)。但是发行公司觉得叫《柳川》发行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有人问——这个电影里有没有螺蛳粉?把柳川看成柳州,我也是很无奈…… 但是确实最后的起名权是在发行公司,就定了《漫长的告白》。 我也想开了,这个片子叫《张三》或者《李四》又能怎么样?我还是我这样。 刘小黛:影迷现在都知道是一位中国朝鲜族导演。在您的电影《咏鹅》里女老板笑着说,“还提什么故乡?你留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故乡。”在《漫长的告白》里,倪妮,跟柳川同名的女孩子来到柳川这个陌生的城市,但是您没有非常具体地描摹她的归属感。我们想问一下您对“故乡”的理解,您更会觉得哪里是您的故乡呢? 张律:现在我觉得所有人都已经是丧失故乡的。世界的全球化之下,大家固定居住、成长、死亡在同一个地方,已经是很少的事。我大部分时间在在迁徙,在这里住几年,在那里住几年。所以在心态上,我觉得我的归属感已经很淡了。 刘小黛:我们知道张导之前一直在韩国教书、拍片。您的作品里一直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碰撞的主题在,《庆州》里面喝普洱茶、《春梦》里面背《静夜思》,还又片名就叫《咏鹅》……您对这个主题切身的感受是什么?融合、冲突或其他的感受? 张律:其实创作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事。就是基于日常生活里的感触。因为东亚文化彼此还是比较相近——现在到哪里都有韩国日本的(文化)元素,然后在韩国和日本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很多。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感触之中,所以还是从这种感触里出发。 刘小黛:电影名叫《福冈》、《柳川》,还有些角色是日本人或者日本人后裔。在《漫长的告白》里,演员池松壮亮也是日本演员。在东亚,中日韩是三个唇齿相依的邻居,您的作品里经常有若隐若现的东北亚历史的厚重感,您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的东北亚格局? 张律:其实我没有太多想法。我平时的生活轨迹就是在三个国家转来转去。彼此之间有舒服的地方,也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跟邻居关系一样。 刘小黛:您在韩国合作了很多著名的电影人,像现在正大热的《分手的决心》的男主朴海日和您二度合作,像《绿洲》、《薄荷糖》等片的女主文素丽……可以谈谈和韩国演员与这部漫长告白中国演员,令人难忘的合作故事吗? 张律:其实我们有时候对演员有过多(预设的)想象了,有的时候更愿意保持朋友关系的那种交流。但是毕竟演员是一个曝光度很高的职业,日常生活中会无意地被规定在一个圈子里。但其实他们是最愿意跟别人交流的人。如果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的关系来交流,合作起来会比较顺畅。 比如朴海日,他本身就有点不在演艺人员的那个生活圈子里边,平时就是压低帽子,骑个自行车、坐地铁,去小酒馆里喝酒之类的。他很喜欢看书,所以就跟与身边平时喜欢看书的朋友交流是一样的。 文素丽也是,因为她是大学老师,所以天天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没有很孤立的明星的那一面。这次合作的倪妮,她跟我在韩国合作的这些演员没什么区别。 你把她当朋友,她也把你当朋友。我很高兴跟他们成为了朋友。 一开始有人说,国内的演员不好相处,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这个跟导演自身有关系,就是一个你自己怎么跟他们沟通的问题。只要相处方式对的话,都是很好相处的。 刘小黛:影迷时常讨论您和洪常秀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您在《福冈》里面合作的演员权海骁同时也是洪常秀的御用演员。您怎么看到洪导?你觉得您和他在指导演员的时候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张律:这只是一个话题。在韩国的时候也有人说洪常秀是韩国的侯麦,韩国的伍迪艾伦。这都是娱乐方式(的说法)。你真正去看他们的故事、运镜都不一样。可能因为好玩才这么说吧。权海骁在洪常秀的电影里是什么样子,在其他电视剧和商业电影里也是这样子。 一起喝酒的时候我听权海骁跟我讲过洪常秀。他和洪常秀之间,他提出异议的时候,洪常秀会跟他说“你这个方式不高级。”所以这个是经常会发生的事,和导演自己的性格有关系。最终是不是在银幕上呈现的好不好,这是最后的标准。 刘小黛:看来您还挺喜欢跟自己的演员一起喝酒、促进感情,让把这些感情呈现这样的感情。 张律:没有那么功利。只是都喜欢喝酒,没事一起喝酒。 刘小黛:我经常会在您的影片里感受到一种诗意,就是文学性比较强,以及空间和情感的交织性。因为(了解到)您之前是学中文的,也写过小说和诗歌,后来才选择拍电影。你觉得在处理三者的交融的时候,怎么进行一些融合? 张律:每个人都有过文学的背景,但是最后选择电影工作还是更愿意把你的情感用视听的手法传达给大家。 刘小黛:您也前说过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趋近于本质。《漫长的告白》里面的人物可能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能听懂对方说话。您也说过爱情关系往往是发生在不说话的时候。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您是怎么考虑的? 张律:语言的发明是为了人之间的沟通,但是语言的发展里也有着权力的结构关系,有强势的语言和弱势的语言,有的语言已经消散了。为了沟通而产生的语言有很多时候反而阻碍沟通的。往往爱情不显现的时候,就是话太多了。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