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练笔作业 “每一种生命都渴望向上的人生。”纪录片《出路》记录了三个家庭背景迥异的三个人的青春成长之路。在固有思想的浸淫下,学习是学生唯一的出路。而导演正是抓住这一热点问题,将镜头聚焦于个体,以小见大,体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 出路,想要“出”便需有“路”。生活在西部山区的女孩马百娟在一间狭窄破旧的教室中操着浓浓乡音诉诸着关于未来的理想,她想走出这片闭塞贫瘠的土地,但是,她的前方只有无尽的黄土,没有异禀的天赋,没有开明的父母,她的“路”只有早早结婚、生子;作为小镇青年的徐佳,面对高考失利,他不愿就此妥协。通过高考走出小镇来到大城市的他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想“出”,唯有靠自己才能有“路”;京城少女,却身处无限的迷茫中,袁晗寒不想“出”,将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中,可优渥的家境却早早将她人生的光明大道铺好。他们三人迥异的人生轨迹便真实地映照了纪录片名《出路》, 如何在一定的篇幅中构建出个人、家庭与社会这一宏大联系,是《出路》这部纪录片的核心要义。这部横亘近十年的作品真实记录三个出路迥异的青少年的青春岁月,导演以手持摄影及跟随镜头的方式呈现其纪实性。略微抖动的低像素的画面不仅令观众真实带入青春时期迷惘的心境,而且与记录主人公成年是平稳高清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不仅喻示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少年心境渐已成熟,人生半程终尘埃落定。三条不同的人生轨迹,是整个阶级固化社会的缩影,其背后不仅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呈现出的极端不平衡现象,也在呼吁着要帮助部分群体摆脱“信息茧房”,收获更多切实的“人文关怀”。 没有辞藻华丽的解说词,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只有平实自然却又大相径庭的纪实画面。导演用真实记录的镜头引导观众去探寻三条人生路之间的的“分叉”与“重叠”,三条“线索”也随着主人公的成长逐渐明晰。透过马百娟向往学习却无奈扎根于贫瘠土地的质朴脸庞,徐佳毕业后将自己“卖”给电力公司的心酸背影,袁晗寒毕业归国探讨人生意义的释然声音,我们除了对为人生出路踽踽独行挣扎着的青少年们表示同情,更多的仍是号召社会应给予各阶层向上的力量与自由。 “出路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心灵的;出路不只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出路不只是社会的,更是自我的。”人生便是一场名为“出路”的突围赛,三个人,三个不同的社会阶级,三场不同的结果。诚然,我们无法评判他人人生的优劣,却也不禁感慨:努力固然重要,平台尤显珍贵。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