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一段柏拉图式情感故事,中年男子与少年女孩在东京邂逅,当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凯悦酒店的房间里,两人都带着同样的困乏与孤独,而在这困乏与孤独中催发了人类多情的本性,故事由此展开......
故事结尾,当我们跟随男主的的士漫游在东京都市的街道上,悲伤之情正如配乐所唱“离你而去,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但我能为你而做,为了你,我愿当你的玩偶”。 当鲍勃与夏洛特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拥抱彼此,画面由特写镜头转换到远景镜头,我们知道他们即将分别,鲍勃没有重拾对孩子与家庭的热情,夏洛特也无法与男友建立有效的沟通,但他们的邂逅弥补了两人内心的孤独,短暂的甜蜜拯救了两个惺惺相惜的可怜人。 故事的戏剧性在于一个读哲学的女生却为人生方向迷茫,哲学告诉她人性却没告诉她该做什么,只有男主在回答她每一个疑问,这个中年男人告诉她平凡也不错。男人的人生已经走到中年阶段,而女主当下困惑的未来在男人看来不过是自己当下的职业困境,不断地重复着自己早已厌倦的工作。他不断地安慰夏洛特,抚摸她受伤的脚指,同时也抚摸她迷茫困乏的内心。在夏洛特看来,能够倾听她诉说的不是丈夫也不是家人,而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才见面几天却都走入了对方渴望的精神恋爱阶段。 导演安排的伦理冲突与年龄差距,毫不避讳地表达了电影的态度,精神上的困乏只能通过精神与精神的惺惺相惜来彼此依偎,化解,填满,充盈。他不是虚无缥缈的未来,是看得见的眼神,是触摸你受伤的脚趾,是紧紧搂住对方的背影,是离别路上的甜蜜歌曲。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