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结尾歌声响起,大哭二十分钟。然后突然猜测:编剧是男人吧? 男人最喜欢两种女人,一是圣母,二是荡妇。松子既是圣母,又是荡妇,这种让男人神魂颠倒的女性形象恐怕只有男编剧才可以创作出来。
打开豆瓣一看,果然是男编剧。 在看剧过程中最有共情的一段是原生家庭留下的阴影。为了让父亲一笑,每次都做鬼脸来讨父亲欢心。让人联想起烽火戏诸侯。为了博美人一笑,丢了江山又如何?为了父亲能开心,自己委屈一下又如何? 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是人的基本需求,没有被父母爱过的孩子很难找到自我。因为我是我,所以我值得。松子不被爱,松子终其一生都没有自我。 后面关于松子被各个男人抛弃,我并没有强烈共情,因为我有自我,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倒贴家暴男,不能理解松子宁愿去做浴池女郎也要挣钱给作家男友花,不能理解松子为什么那么害怕和阿龙分离,要求阿龙在床上一次又一次重复“我们永远在一起”。松子明明不爱理发师,为什么在狱中要把理发师当作精神支柱(这是最疑惑的一点),甚至在狱中学习理发技能打算出狱后帮理发师营业…… 不过好在学习了一门技能,可以谋生。如果松子就此过上理发师的平凡单身生活,倒也不算太差。可她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她的生命不能独自起舞,她的内核是空的,因此她永远在寻找一个东西填满那空缺的位置。也许是“爱”,男人的“爱”。 也许,只是一个存在着的“他者”,无论是谁,一个存在着的客体,来填补她生命中的空缺。无论“他者”是谁,松子都可以为他而活,唯独不能为自己而活。松子一边挨打,口里一边说:打我杀我都行,只要不离开我,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 看到这里,我为松子的生命感到悲哀,她的生命是一具空壳,只有血肉,没有骨架。她只能依附在别人的骨架上存活。 在电影的最后,松子的歌声影响着所有她曾爱过的人,父亲,弟弟,同事,学生,作家,已婚男,阿龙,小惠,还有阿笙。松子死了,但被松子爱过的人很多都活了下来,她不是一个弱小的女人,但她是一个没有自我的女人。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