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春节假期,我都在断断续续地看这部去年的韩影《狩猎》。现代人的时间是零碎的,一部时长两个小时的电影,通常需要花一个星期才能看完,因此想完整地不想被打扰地看完一部电影,最好是去电影院。我看《狩猎》看得如此碎片化,一来是之前已经不暂停地看过一遍,对内容了然于胸;二来是剧情真的不吸引人,本身也是靠几个部分拼凑而成,就算是今天看个三分钟明天看个五分钟也不影响情绪的连贯性。这中间我看完了八集《一等绯闻》,看完了《流浪地球Ⅰ》,昨天晚上终于看到郑雨盛和李政宰都死了,这下圆满了。
《狩猎》这部电影不能够细看,第一遍看还行,毕竟有谍战、有枪战、有暗战、有登陆战、有心理战、有悬疑、有动作场面,还有旧闻新知,每一条都很热闹,何况还有八卦的“清潭洞夫夫”暧昧花边小道,第二遍看时新鲜感消失,剩下的就是对剧情的分析和剥离,那就经不住推敲了。 这部去掉字幕时长为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上分为两个大章,前半部分的高潮是电影开局的前8分钟,为了要牢牢抓住观众,设计的是1983年9月韩国总统全斗焕出访美国,差一点被暗杀;后半部分的高潮是影片最后的大场面,1小时37分钟后到1小时54分前,整整17分钟,讲全斗焕出访东南亚,在仰光被朝鲜派出的暗杀小组伏击,死里逃生。 后一起暗杀实有其事,即“仰光事件”:1983年10月9日,时任韩国总统的全斗焕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时,在缅甸首都仰光的昂山将军墓地发生的一起暗杀事件,共炸死一名副总理和三名部长在内21名韩国政府人士和缅甸人,数十人受伤。这次袭击事件的主谋是朝鲜。 其实整个《狩猎》的故事都是建立在“仰光事件”之上,为了讲清这个事件,编剧设计了第一起华盛顿刺杀事件,让《狩猎》的一头一尾两个大事件重头戏,都是为了刺杀全斗焕,这样可以让整个故事达到一种平衡和首尾相应的效果。 通过对话,交待角色身份。金正道是国内组,朴平浩和助手方周京是海外组还有紧追不舍的媒体代表姜记者CIA亚洲分部的部长是秩序狂人呢朴平浩的得力助手方周京(全慧珍饰演,《秘密森林2》里的崔光)周京又聪明又能干,对朴平浩忠心耿耿,危急关头,一马当先伏击者说他只是听命行事,抓住了朴平浩为人质,金正道毫不迟疑就干掉了嫌疑犯开头的虚构暗杀事件意在抛出悬念,是谁策划的,由此带出故事的两个主角:国家安全企划部(简称安企部)国外组次长朴平浩和国内组次长金正道。串起两起刺杀事件的中间段落,从电影的43分钟到48分钟,是另一起当年的新闻: 1983年2月25日,朝鲜人民军空军飞行员李雄平驾驶一架中国造歼-6歼击机进入韩国领空。 1983年2月25日,朝鲜人民军空军飞行员李雄平驾驶一架中国造歼-6歼击机进入韩国领空由黄政民饰演的飞行员李雄平并不与《狩猎》的故事直接发生关联,电影里把他的故事穿插进来,还是用来营造氛围。告诉现在的观众,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有朝鲜军人“归顺”。李雄平的出现,是为了让同为朝鲜人的间谍朴平浩在单向玻璃镜前看着他如同在照镜子,扪心自问,他的行为是否有价值。朴平浩看着镜子里李雄平粗鲁的举止,像是在看着自己:我就是这么一个可笑的小丑啊。 在电影中,李雄平就是这面镜子,让影片的两个主角通过镜子,观察对方,虚实相间,看到的都是自己。 影片的两个主角通过镜子,观察对方,虚实相间,看到的都是自己李雄平说南朝鲜是个自由的国度,金正道听了只能苦笑在一首一尾两起暗杀事件和李雄平这面镜子之间,编剧安排了两个大章节和许多小章节来填充剩下的90分钟。90分钟是一部正常电影的长度,要填满这么长的时间,需要足够的悬念和大量的情节才能让观众坐得住。编剧想的办法是抓间谍,先是编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朝鲜间谍“东林”潜伏在安企部内部,这样全斗焕行程泄漏就说得通了。 整整90分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观众随着朴平浩的视线知道他就是“东林”,代入到“东林”这个角色里,提防的是金正道的盘查和跟踪。金正道这么热衷抓“东林”又是为了掩盖华盛顿那起暗杀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开头那8分钟,同样是填充物,但这部分虚构的内容因为对应的是仰光事件,是一开始就设定好了的,而且是动作场面,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剩下的部分全是文戏,需要无数的细节,周密的布局,这才是最考验编剧功力的部分。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