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塔尔》前十分钟里,我想到了前年看的另一部影片《指挥家》,讲得是安东尼亚·布丽可(Antonia Brico)的故事。当时看完蛮感慨的,在那个性别歧视、带有偏见的时代,女性在某些领域想有一番建树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当然在《塔尔》的开端访谈桥段中主人公莉迪亚·塔尔也提及到了包括安东尼亚·布丽可、玛琳·艾尔索普(Marin Alsop)、劳伦斯·埃基尔贝(Laurence Equilbey)等了不起的女指挥家。那个访谈的桥段和紧跟其后授课的情节非常的棒,如果你是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话,我相信你会非常喜欢这两处情节的。
莉迪亚·塔尔(Lydia Tár)是电影虚构的一个现今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她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郎朗、王羽佳以及张昊辰等都毕业于柯蒂斯),又是哈佛大学优等生,她在维也纳大学取得了音乐学博士学位,专攻秘鲁东部乌卡亚利山谷的土着音乐。之后塔尔在号称美国“五大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顺便提一下,林望杰在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常任指挥)开始了她的指挥生涯。随后塔尔在多个交响乐团担任指挥,最后当她来到纽约爱乐乐团时,因常演绎詹妮弗·西格顿(Jennifer Higdon)、卡罗琳·肖(Caroline Shaw)等曾获格莱美当代音乐家的作品而声名远扬。她还为舞台剧和电影创作音乐,并是美国艺术四大奖项(艾美、格莱美、奥斯卡和托尼)的大满贯获得者。除此之外,她和另一位电影虚构人物艾略特·卡普兰(Elliot Kaplan)一起创立了手风琴指挥奖学金,用来培养女性指挥家并向她们提供演出机会。塔尔从2013年开始在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指挥,作为老师安德瑞斯·戴维斯的继承者,她非常喜欢马勒,她曾录制了马勒的九部交响曲。但是,她目前有一个心愿是想要去做的,那就是在一个交响乐团里演绎完整的马勒九部曲。她目前已经在柏林交响乐团录制了八部,差最后一部:最为重要的第五交响曲。整部电影就围绕着这部第五交响曲的演绎所展开。 马勒 第五交响曲9.6指挥:伯恩斯坦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 1987当你首先了解了这位大师的履历后,你会觉得她怎么如此完美且优秀,尤其是她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拿捏和自身的理解表达。这些东西很细致且顺畅。我自身听马勒不多,我第一次知道马勒时还是在村上春树的书里。喜欢村上的朋友应该知道,他的书中经常会提及大量的音乐曲目,甚至会说哪位演奏者演绎的版本更好一些,有古典有爵士,很多种类。像《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日出国的工厂》中都有提及马勒。我自身那个时候听了马勒的降E大调第八(千人)交响曲,很是震撼。后来我有一次和朋友喝酒交谈的时候,她说她在读文献的时候喜欢听第四交响曲,我当晚回去听了一下,我佩服她。我是在看书写稿的时候听不了的。前两章还可以,后两章就不行了。以前我看文章时听古尔德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还能听的下去,现在只要除了BWV988:Aria之外,其他的Variation一出来我的思绪就跟着乐章跑了。很可惜,塔尔并不是我刚开始想的那般美好强大,她自身所反映的问题恰巧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主旨。 当塔尔的地位和权利在一定的程度上时,她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操控一切。影片开头访谈中背影的视角镜头给出了一个线索:克丽丝塔·泰勒(Krista Taylor)、塔尔曾指导过的学生,一位年轻具有才华且颇有抱负的女指挥家。她在塔尔所在的酒店前台给塔尔留了一本书《Challenge》并带有一个图腾,这个图腾在塔尔家中的节拍器旁和女儿佩特拉的玩具处再次出现过。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也发现了,在电影的1:57:45处,塔尔被女儿佩特拉叫醒时,床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枣红发色的女人。当塔尔去女儿的房间时,女儿蒙着头和让母亲握住自己的脚以缓解紧张害怕情绪。这时女儿佩特拉和塔尔正谈话中突然看向镜头,这个举动让塔尔察觉到背后好像有人,这时女儿突然抱住了她。当然结合整部电影的剧情我个人对这个镜头的解读是,塔尔曾因为自己的职权对克丽丝塔潜规则,从助手弗朗西斯卡和自己的邮件以及新来的大提琴手奥尔加故事线中可以看得出。塔尔直接抹杀了克丽丝塔的一切,使得她被各大乐团拒之门外。所以她在自杀前寄给塔尔的《Challenge》并带有关图腾,至于塔尔房间中的图腾我想克丽丝塔应该去过塔尔的房子,并且和她的女儿佩特拉有过接触。要不然她女儿的玩具橡皮泥不会摆出那个图案以及晚上害怕地叫自己的母亲名字。尽管这已经发生在克丽丝塔自杀后了。塔尔自从那时起就开始有些应激,噩梦、幻想以及幻听,事业也急转直下。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