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住处距广州南沙天后宫不远,买房时我曾来过。仰视那数不清的陡峭台阶,当时我却步了,唯恐自己腿力不济。这次来广州,人还没到,心里就盘算着要补上这个缺憾。 幸好景区有了观光车,沿山路可把游客送上大角山顶。站在山巅向下望去,水天一色,烟波浩淼的伶仃洋尽收眼底。东西飞渡的虎门大桥,像一道彩虹凌空横卧在伶仃洋上,将亿万年只能相望的珠江口两岸连在了一起,就像久别重逢的兄弟终于相见,怎么也不肯松开紧握的双手。洋面上巨轮穿梭往来熙熙攘攘,一侧岸边浓阴旁,是吊车林立的繁忙码头,近岸沙滩上游人如织,有儿童在水上乐园嬉戏。靠岸边的海水看上去是黄色,靠里边的则发蓝。有一条明显的线将其分开,发黄的是陆地流出的淡水,发蓝的才是真正的海水。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原名林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莆田。她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28岁那年,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升仙。当地居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称“通贤灵女”。明成祖《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及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述了三宝太监郑和屡受天妃庇佑,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遂被天下人立庙祭祀,宋元明清历朝均赐有封号。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有上万座妈祖庙。 南沙天后宫始建于明朝,日本侵华时遭破坏。1995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议捐资重建。 新建的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珠江口西岸最南边的大角山上。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金黄色的屋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天后广场正中是高达14.5米的石雕天后圣像,面海而立,时刻关注着出海的船只和渔人。宫殿建筑群向上依次排列着牌坊、山门、钟鼓楼、碑亭、献殿、灵惠楼、嘉应阁、正殿、寝殿等,为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 正殿是南沙天后宫的中心,在木雕神龛中,供奉着香樟木雕成的贴金天后坐像,八尊文臣武将陪侍两旁,威严庄重,使人肃然起敬。 景区内有大角山炮台遗址,与东岸的沙角炮台遥遥相望,构成虎门海防要塞第一重门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打响抵御外敌入侵第一炮的地方。1841年1月7日,英军舰队突然向大角炮台及对岸的沙角炮台发动进攻。驻守炮台的清军奋力回击,后炮台被英军攻陷破坏,珠江口海防第一道防线失守。 同年2月25日、26日,英军舰队又向虎门防线发动进攻。坚决支持林则徐禁烟的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要塞挥刀奋战,受伤10多处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带伤坚持指挥,激励士兵,最后不幸中弹牺牲。由于实力悬殊,各重要炮台最终被英军逐一攻破,致珠江口海防门户洞开。伶仃洋大角山记下了这中华民族历史上屈辱的一页。 1937年9月14日,侵华日军“タ张”号等五艘军舰向珠江口海防要塞发动进攻,企图沿江而上进攻广州。国民党海军中将、时任虎门要塞司令陈策,帅部属在此打响了海上抗日第一仗。敌旗舰“タ张”号被击中,仓皇逃窜。日军企图从水路进攻广州的军事行动宣告失败。 “沉舟侧畔千帆过”,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大角山炮台遗址古老的大炮,依然在指向宽阔的伶仃洋面。文天祥曾经慨叹“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浩瀚的珠江口早已成为搅动世界经济版图的重要热点,历劫重生的虎门天堑已成通途。新时代的伶仃洋,已自豪地屹立于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头,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屹立在天后宫的妈祖和伶仃洋一起,在见证着中华民族新的崛起。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