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快产,作为香港电影工业的特徵,多数时候只可谓粗糙,被人诟病。 20年后,第一次在戏院看[无间道三部曲],马拉松歷时七个钟。 当年乘势追击,一年内完成三部曲,也是创举。如今4K修復,第一印象,诸位影帝或油光、暗沉、坑坑洼洼的脸。面色上疏于打理,映照当年大家靠演戏搵食的辛勤劳累。好似起床洗个脸就来开工,根本也不怎么化妆。这种打工人的倦态,无心插柳般契合了片子沉郁的氛围,所有人的举手投足本质也有随性的潇洒与酷。加上刘伟强锋利精准的色调变换和运镜调度。如今看来歷久弥新,现代而又质朴。 [无间道]的空降,基本定调了港产警匪片此后的时装气质,又不丢在地的本性。 慨嘆港版[教父];解析三部曲各有註解的佛教意味;大家演技怎样好呀;和马丁翻拍版孰优孰劣。谈论解读早多如牛毛。 我的重温感受。尤指首集和续集,班底一流和成片一流,商业定位,票房飘红。种种高质和光环,倒推回去,设想肯定有很多计算,有很多制片意识的渗入。 结果,就是让你一次再一次,收穫创作动机的至纯粹。写个香港故事,探讨忠奸难辨的警匪世界,身份认同焦虑。 之后野心再大,旧势力追寻新时代的自身定位;江湖道义在新秩序下的断然失色;港人的流离和復归;对新体制不避讳的警惕意识,个体徬徨的状态。 商业得来,似乎只为香港而拍,就是拍给香港人看。那么宏观,这样好的香港史诗。20年过去,没有再看到,之后也不会再出现。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