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我便没有白活一场 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 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 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它的巢中 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如果最后停留在四个人一起从防空洞冲出来,就是很好的结局了(“如果当时能真的是这样多好呀”的感觉),轮椅戏完全是画蛇添足,跟前面完全搭不上。 第一次看欧豪的剧,出乎意料,还挺好的,最后片尾曲沙沙的声音也挺好听的。而且学生时代其实也还是有学生气的,不算很违和。毕竟时间跨度大,不可能真的找个小孩来演,因为后面的戏份更重难度更大。 黄姝一出场,其实我没有很能get到她的漂亮,但是这演员真耐看,越看越美。最喜欢的是在卖助听器的店门口哭的那场戏,擦眼泪的小动作真的挺孩子气、挺无助的,看着就很难过。不是现在那种经常见的擦眼泪的动作,小心翼翼,有的还翘个兰花指,美的太刻意了。这一幕就很纯粹很美很难过。
王頔在《黑白战争》里写“非黑即白”,但是其实他自己和冯雪娇不就处于灰色地带吗?不是纯粹的恶人,但也不是无辜的好人。他们就好像生活里的大多数人,总会犯点当时以为“走投无路”或者“无伤大雅”的错误。但却无法像真正的坏人一样心安理得。 高磊的人设和小说里区别挺大的,我相对来说更喜欢剧里的改编,比书里感觉更立体一些,丰富了整个人群的形象。书里他参与的太多了,人物形象到了后期与王頔其实有些类似,都是做了错事又后悔。反倒剧里的他,更像生活里的某些人,留给别人一些伤害,但是自己并不真的在意,随着时间的过去,就忘了。偶尔想起,可能会有点心虚,但是并不会真的后悔。 胡开志这样的人,其实是年轻版的殷鹏。一开始,他们的恶是无知无觉的,并不真的以作恶并为己牟利为目地,只是天生缺乏同理心,也从小都什么也不缺,一切都只当做玩乐。而真的习以为常后,更不把别人的痛苦当回事,甚至有意以别人的难受来供自己开心,使自己获利。 冯国金,有很多人骂他。但说到底,他除了在面对自己的女儿时,私心作祟没有去问话,也算是一个敬业的好警察了。 最喜欢的是秦天,沉默的,残疾的,坚强的秦天。家庭破裂,父亲入狱,爷爷病死,弟弟受伤又自杀,黄姝被害……即使有些痛苦他不能与秦理感同身受,但是他所承受的也并不比弟弟少。他没有跟弟弟从小一起长大,弟弟一开始还隐隐的有些排斥他,他却始终一心一意为弟弟,甚至愿意为了弟弟喜欢的女孩子报仇。他是台词最少的人,但却是弟弟和黄姝最坚强的依靠。 差点忘了张旭,这是比书里多出来的人物。一开始出场的小混混,以为他会是反派。后来又以为他是炮灰,结果他却给了那么多“惊喜”。他就像学生时代某些男生,成绩不好,以成人世界的某些价值观来看,不算好少年,但是讲义气、重情义,有一腔不求回报、只为自己一颗爱心的热血。 很喜欢片头曲和片头,两个青梅竹马的孩子一起长大,这也是跟书里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很喜欢。 剪辑整体来说还是挺有感觉的,片头穿插的杀人环节,或者曾经的美好回忆;王頔写检举书前后失衡的教室;时间轴上的前后呼应……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悲剧色彩。但是这种不按时间顺序的剪辑,其实很考验导演和编剧讲故事的能力,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觉得衔接突兀。比如秦理学猫叫。尤其是配上优酷的更新速度,前面发生的事情可能给人的感觉已经模糊了,让人感觉秦理这个时候为了主任批评他一两句就发神经,太小题大做了。 其实故事主线讲的很清楚,谜底也都揭开了。但是因为看的时候隔了很久,断断续续的,悬疑剧的那种紧促感完全没有,体验确实不太好。但是我没有二刷的习惯,如果能有按时间顺序剪辑的版本就好了,可以快速的过一遍剧情,这不连贯的感觉真是逼死我这强迫症,太不舒服了。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