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完了这块中华历史文化上一块闪闪发光的瑰宝。相信很多人无一例外都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略有耳闻,说来惭愧,小时候只是知道大概的故事和结局,长这么大第一次认真地看他们的故事,也还只是通过电影的形式来感受其魅力。虽然没看过原著小说,很多剧情与细节我不了解,也不知道改编不同之处在哪里,但我不得不说,徐克这部梁祝实在是拍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伴随着凄美婉转的《梁祝》音乐,我写下这篇文章,诉说着我内心深深的触动与思考。
电影(故事)台词非常多的地方都设计的非常巧妙,例如祝母对祝英台说的“接下来的路要你自己走了”,虽说是看祝英台不好学调皮捣蛋叫她学走路,也是明显的表达了另一层含义:也就是她长大了,今后人生的路要选择自己怎么走了。选择这个词我记得在电影中印象深刻地出现了三次,一次是祝母对祝英台的告诫,二次是梁山伯对祝英台的启悟,三就是祝英台自己的选择。电影的对白和桥段都设计得非常恰当和紧凑,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遇发生的故事,还是祝母与那位遁入空门的僧人过去的故事,都无一隐喻着最后的结局... 虽说我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结局,看着前半段的欢笑就很痛心,但是我还是忍着痛楚一口气看完了后半段。故事的情节大家都很明了,只是徐克这次的侧重点不完全在他们绝美的爱情上,而是引向了另一个沉痛的现实——世族与门当户对。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有精华也有糟粕,也有一些“自然规律”。我不认为这破旧的传统思想是对文化发展的阻碍,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些人作为群居动物所拥有的所总结出来的规律,这些规律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有的进化有的消失,而有些东西,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 “你不写?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你和英台的命运吗?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吗?要怨就怨你们生错地方怨你们生错时候,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代,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利,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你们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够了!你不是在说我们,你这是在自怨自艾!” 这是祝母来到梁府要梁山伯写信给她女儿时的一番对话,我认为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一是暗示了祝母的命运与他们相同,但她当年选择了妥协;二是一阵见血地指出了这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痛处,即世族与传统、门当户对、政治婚姻等。祝母的话无论是为自己开脱,还是对这个现实发出无声的怒吼,我都能理解,因为真的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也许是头破血流,也许是到头来一场空。试问谁又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那种勇气去抗争?去奋斗去改变?不惜以死相逼来争求幸福?我相信在伴随着文明开化的现代,这些“糟粕”已不复存在,但都怕是存于表面之下吧...有这文明的外衣,反而更容易滋生叛逆的土壤,更容易裹挟住自由的思想,让人更无力更感到绝望。 所以我由衷的佩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勇气,虽然我认为只要人类存在于这个世上一天,这些社会规律就不会改变。但传颂他们故事的人们也是心里有着这一种期盼吧,伴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穿越了千年的故事希望能有朝一日穿破世俗的枷锁,终结这个束缚。 世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就要讲究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躲起来,只是站在门外看着他们。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