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正在打《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的玩家一定已经注意到了,这次的游戏内容有着比以往更加强烈的吉卜力“风味”,比如地底世界(《风之谷》)、古文明科技与浮空岛(《天空之城》)、公主与守护神(《幽灵公主》)等等。
巧合的是,今年宫崎骏老爷子不仅会推出全新作品(又双叒叕复出?x),由他执导的动画电影《天空之城》近期也在中国大陆重映,这就更加让我们有一个重新回看这些经典作品的契机。 宫崎骏动画里的“人文主义”源自哪里?“新浪潮”科幻作家如何启发宫崎骏?宫崎骏为何一次又一次地反悔“退休”?下面,就让我们从《天空之城》开始说起—— 01“只要你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希达(《天空之城》)《天空之城》(1986)是宫崎骏导演的第3部动画电影,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后的首部作品。虽然上一部作品《风之谷》(1984)取得成功,但宫崎骏却并不想继续拍摄续集,转而以《格列弗游记》中的“飞天王国”为灵感构思了这部优博国际app平台下载安装作品。 在《天空之城》中,宫崎骏依然描绘的是毁灭的工业文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它的立场却不像《风之谷》那样明确,也不像前作那样带着一种愤怒,整体上呈现的,反而是一种较为轻松欢快的基调。 《天空之城》里所争夺的那颗“飞行石”是对现代科技的隐喻,却也为人们指出了技术本身也是可以与自然共存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极度先进的天空城堡被植物所包裹,而充满科技力量的机器人也过上了与花鸟为伴的生活。 “飞行”是宫崎骏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题,在视觉呈现上就是各种各样的飞行器。例如《风之谷》里娜乌西卡的喷气机、《天空之城》里扑翼机等等。“飞行”和“天空之城”本身一样,既代表着人类所追逐的梦想,也象征着人类意欲征服自然的傲慢。 而与飞行所向的“天空”相对应的就是“土地”。“土地”是《天空之城》以及构建宫崎骏作者性的另一大主题。《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与前作《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也有着类似的对应关系,所以游戏才让我们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宫崎骏作品“既视感”。 “土地”就意味着“自然”,宫崎骏借《天空之城》里的希达之口直接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不管你拥有了多么惊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控了多少可怜的机器人,只要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人与自然的矛盾究竟要如何解开?这是宫崎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02“《地球的漫长午后》很有趣,我喜欢植物的世界。”——宫崎骏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诞生契机,同时也是漫画家时期的宫崎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于《风之谷》(漫画版于1982-1994年期间连载)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不过,其中有两条线索是值得注意的,一条是新浪潮科幻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另一条则是宫崎骏将之进行本土化所借用的,源自日本绳文时期的农耕文化。 《风之谷》的故事背景沿袭更早的作品《未来少年柯南》(1978)式的末世设定,但这一次更加凸显“生态学”的重要性。在制作《风之谷》的参考书架上,不仅有《沙丘》(1965)和《地球的漫长午后》(1962)这样的科幻小说,甚至还有中尾佐助、宫胁昭和藤森容一这些生态及文化学者的着作。 据日本资深动画研究者叶精二所说,宫崎骏在连载《风之谷》漫画期间,就不止一次表达过他特别喜欢布赖恩·W.奥尔迪斯的《地球的漫长午后》。《地球的漫长午后》中植物统治地球和《沙丘》中沙漠与沙虫的设定就被《风之谷》所借用,变成了如今观众们印象深刻的“腐海”与“王虫”: 如今,在人们居住的这块大陆上,只长着一棵榕树。它先是变成森林之王,然后又变成了森林本身。它已经征服了沙漠、高山和沼泽。它用纵横交错的枝丫填满了整片大陆。只有在更宽阔的河流或大海边缘,在会遭到致命的海藻攻击的地方,这棵树才会停步。 在《风之谷》中,“腐海”是一个文明末日之后诞生出来的巨型生态系统,同时也是菌类植物生存的天堂。幸存的人类需要与残酷而又美丽的环境斗争,适者生存,就如同《地球的漫长午后》里所描写的灾后世界一样: 四下可谓五彩缤纷,各种色彩附在树上,挂在藤蔓上,还有一些则自由地飘荡着。藤本植物和菌菇也生机勃勃。哨蓟果在纷乱的植物中凄然穿过。她们爬得越高,空气就越清新,色彩就越纷呈,蔚蓝与绯红,亮黄与淡紫,都是大自然色彩优美的圈套。一株滴滴唇分泌出的猩红色树胶顺着树干往下淌。几枚鲨针使出本领,悄悄接近那一滴滴树胶,猛扑过去,就此死掉。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