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86年在日本诞生的宫崎骏名作《天空之城》,时隔37年,在大陆重映,真是人生幸事一件。 坐在幽暗的电影院里,当片头宏大的暗蓝色天空跃然亮起,熟悉的久石让配乐缓缓响起,我不是感觉在看一部37年前的动画电影,而是感觉周围的时间仿佛回到了37年前的电影院,那种久违的亢奋之情,如同儿时第一次被母亲带去看动画电影时的惊喜与不可思议。 宫崎骏的电影主角,几乎一贯都是身手敏捷的少男少女,这部《天空之城》也不例外,10多岁的少年巴鲁和少女希达,一起去追寻传说中的“天空之城”拉普达,就是影片的主线剧情。 在影片中,几乎一切都被浪漫化,男女主各种各样夸张的、危险的动作和冒险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飞行器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相信在第一次上映的1986年更是如此。 可以说,除了男女主,影片中出现的那些充满压迫感的巨大飞艇、灵活的扑翼飞机、宏大的天空浮城…是另一种不可或缺的“主角”。 飞行器与飞行,一直是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重要元素,代表了人类科技征服自然,并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一面。 经受了一系列的冒险与磨难之后,少女希达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天空之城”,也解开了自己和“天空之城”的身世之谜。 在影片的最后,“天空之城”脱落了它的武器,凭借巨大的“飞行石”,只剩下巨大的百年大树头顶着坚固的城堡,向天空深处飞升而去… 曾经的家园“天空之城”就这么消失了,一同前去的海盗至少还从中得到了财宝,而女主希达,在经历了一番巨大的冒险以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样的一个结局,戛然而止,究竟意味着什么? 因为《天空之城》其实讲述了两个主题,一个在表,一个在里: 一、战争与文明、科技与自然的斗争,这是宫崎骏老爷子作品一贯的主题。 女主希达在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明白天空之城为什么会没落,因为即使拥有再高的科技,只要脱离土地,人就是不能生活的”。 这深刻说明了,人类应该警惕对科技的滥用和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根本,才是真正的希望,这也是宫崎骏老爷子最想要表达的警世观点。 而在影片的最后,天空之城脱落了武器,带着代表自然的百年大树,飞向深邃的宇宙,就是宫崎骏对人类能够摈弃战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的一种殷切期望。 二、关乎个人的成长,这是影片潜藏的主题。 “天空之城”,在这里可以看作是人在童年意识里的一个理想化象征,就像每一个成年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座“寂静岭”,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意识里都会有一座“天空之城”。 在生命开始打开的初期,旺盛的生命力、求知欲和好奇心,会让少男少女们产生强烈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潜意识中就渴望有一座足够神秘的“天空之城”让自己去发现和征服,他们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宿命之一。 少女希达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这代表女主通过冒险深化了对自我的认知,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成长。 希达同时也解开了“天空之城”的身世之谜,以及最后“天空之城”的消失,这代表了女主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向外部世界的探索,她终于触碰到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化世界“天空之城”,就像你小时候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终于达到了梦想中的儿童乐园,这也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是必须的一种冒险体验。 “天空之城”由此变得不再神秘,但它从未真正离开,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你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变成了你成长的一部分,完整了你自己。 以及很重要一点,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少女希达还得到了少年巴鲁的友谊和某种朦胧的感情。 这一切,都指向了少女希达从内至外的成长。 当久石让创作的《月光的云海》中温暖的女声响起,整部影片画上句点,但是童年的冒险不会真正结束,不忘初心,“天空之城”就会再次成为你生活的目标和指引。 人生就是一场无法回头的大冒险,不是吗…? 在此,对宫崎骏老爷子致以深深的敬意。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