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片最适合的观众群体可能是喜欢中国文化但是学习还没有精通的外国友人,简而言之就是李华的笔友们。” 此为本影评最可笑之言论,姑且不论这位作者自身学得精不精通,但此类给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贴上标签,然后诱导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与此标签“割席分坐”,拥趸者们继而通过逃离这一标签来显示他们的高级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极低级的批判手法。做出这样行为的人,说出这样话的人,又与他们脑内臆想的想要逃离的那群人又有多少差距呢? 我自己在前段时间看了某悬疑导演编剧的新作,只觉此片极为难看,该编剧实在令人厌恶,实在该被骂。但喜欢看它且也没有做出任何影响他人正常言论的人,绝不是我可以通过这一行为就妄加分类和批判的。 对于作者个人而言,这样的影评确实是抒发了自身的想法,够自由,够自我,够能博人眼球。但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对于这部电影的其他观众而言,这样的影评无疑是一篇阴谋论。 一个人的思想是局限和狭隘的,但万千人的思想可以广阔无垠。以狭隘测量广阔,犹如以手电去照一片山,只照到自己眼前的那块,便断言此山荒芜。 如果说国漫不在舆论中崛起,那国漫更绝不该在“阴谋论”影评中没落。更何况,所谓的舆论和人民的真实心声的区别该如何去判断?至少我在线下观影时,周围都是阵阵好评(而我看《消失的她》时真的周边都是吐槽声)。然而,我的身边绝非全部,我相信一定有人觉得不好看,但是最基本的逻辑是你认为不好看的不一定就是一部差电影,你认为好看的也不一定就是一部好电影。 因此,我通篇也不想证明《长安三万里》就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实际上它确实依然有着一些追光一直以来的弊病。 至于国漫崛起? 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