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的影评本应表达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见解,但可惜我没有对它有非常深想要解读的意愿,但我有很深的驳斥这个差评的意愿,写在影评里实属抱歉。 影评本身是私人的,我认为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是可以非客观的,也可以是偏激的。对于影评的批评也可以是非客观的,也可以是私人的,因此此驳斥我也不想说有多客观多理性,我只以我自身的观点反驳。我会先对各个论点进行驳斥,最后进行总的反驳。
另外,我不会说自己是否学过电影、是否深入了解唐史,因为影评本就不需要用这两项来证明自己的对错。 1、第一点:稻草人谬误影评的作者先提出整部影片的叙述核心是唐代沉浮史的概念,再用各个分论点进行分析并对此电影进行批判。这是很明显的稻草人谬误——有意或无意地歪曲理解论题立场以便能够更容易地攻击论敌。 第一,是谁说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唐代沉浮史?一部电影的核心是一个观众说了算还是许多观众说了算? 我想都不算。 电影的核心应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创作者自身的想法,一部分是观众的解读。姑且不论观众的解读正确与否,直接抛开创作者的初衷横加指责与批判,何尝不是一种高傲? 那么让我们看看创作者认为的影片核心是什么: 1、《长安三万里》的影片核心——壮美的大唐风貌和璀璨的唐诗群像(来源华表奖重点推荐待映影片《长安三万里》7月8日传统文化绽新辉) 2、这是我们特别想传递给大家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中的困境,把追求理想这个主题放在当下,面对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变化,我们在其中如何去自处,如何去看待你和理想的关系,每个人做法不一样,但是你这一生所做的选择。它讲了一些关于‘变与不变’的事情,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不变的是我们立于天地间,傲然的内心。谈不上告诉观众怎么做,但如果能给观众们一些启发,我们会非常高兴”,导演邹靖说。(《长安三万里》诞生记:重回群星闪耀的大唐风华) 有趣的是,我自身观影过程中,在没查阅以上资料前,对于影片核心的理解与以上内容是高度相似的。 当观影者只以自身思维逻辑为出发点,甚至是先入为主地判断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而非结合自身观点和创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对一部电影产生好评就像在抽彩票,一部所谓的“好”电影只是恰巧走运抽到了你的“好评奖”对应的号码而已。这类中奖还必须是动辄上亿的大奖,数字相同,位置相同,稍有不同都中不了奖。 实际上,这篇影评中第一点中提出的问题大多出于此,无限用出于自身思维的假设和理解来推己及人乃至批判此电影,看上去似乎有理,实则完全在胡搅蛮缠。 再举一例,作者说这部电影中李白的婚姻失败是很核心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体现的时间极短,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只有总想着这些内容的人,才会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哪怕这样的信息在近三小时的电影里只出现几分钟(可以说提不提都不会有太大差别)也会立刻产生反映,甚至认为这是核心转折。至于我认为的电影展现出的李白人生的转折点,自然不是所谓的婚姻失败,而是关于个人理想实现可能存在与否、个人理想实现与否这两类之间。 以此类推,本片里出现了几分钟的大象,还可以说本片发生在古印度呢。 2、“尬诗”?我先表达我对于所谓“尬诗”的观点。很多人喜欢嘲笑印度电影里有很多歌舞,并觉得印度电影这样拍很低级,但殊不知今年的奥斯卡最佳腾龙平台注册开户要多久歌曲正是印度电影《RRR》中的歌舞片段歌曲《Naatu Naatu》。我以此为例并不是要说奥斯卡即为正确,而是想说印度歌舞在几十年的探索中已经逐渐被更多人认可。 既然印度人可以“尬舞”,为什么中国人的“尬诗”不能被允许、包容反而被嘲笑?诗词于中国人,明明正像歌舞于印度人,是跨越地域、跨越阶层的一种共鸣。如今的我们,难道不需要这种共鸣再度被唤醒么?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电影确实给很多观众带去了共鸣。 3、影片的价值观此处依然是第一处的错误,作者将自身的理解谬误简单归结于影片的价值观。对于李白是反派,高适是正面形象的总结,简直匪夷所思。而作者据此对影片是想表达考公至上进而进行批判,都与第一点中李白婚姻的评判相同,更像是在进行一种连连看。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