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无望,却还是在一次次否定中充满期待。” 电影名中的“拨浪鼓”是种意象,它代表了孩子、童年、亲情的寄托。
在我看来,英文名"LIKE FATHER AND SON",更能讲述故事的核心主题。 电影叙事简单,讲的是两对父子关系逐渐合二为一。 一位只想找到父亲的儿子,一位想要为儿子复仇的父亲。这世上大部分的起因都是一连串的巧合,比如他们。 苟仁的货车正是陕北乡村里需要的服务。捎物、卖货、照老相。既然物能捎,那么人也能“捎”。 寻父的毛豆和“复仇”的苟仁,在一辆货车里,一段行程中逐渐看到彼此的真诚和脆弱。毛豆在不知不觉中将父亲的角色位移,苟仁也慢慢感受到有这个“儿子”的快乐。 他们是治愈对方的“冤家”。 因为冤(那些按手印的赔偿金额),才有了他们之后的缘。那漫天的烟花,毛豆看得直哭,他连问三次,这是为他放的吗? 对于留守的孩子,一点点爱就已经可以填满心口。 这部陕北地域的作品让我太亲切,熟悉的地貌、熟悉的方言、熟悉的人物性格。 电影是开放式的结局。 我们希望苟仁停下车带走毛豆;但也有可能那辆货车不会停。但这个不重要了。 他们遇到过,为了只剩虚衔的父亲兜兜转转,相互保护,有这些就已经够了。毛豆知道自己被爱过,苟仁知道自己还可以被爱和付出。 希望电影公映的时候,座无虚席呀。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