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微澜发起的《拨浪鼓咚咚响》点映观影完毕,笔者虽然购票了,但还是因故错过影片,群里旁观大家的互动以及映后交流,等#拨浪鼓咚咚响定档2月25日#上映,会去影院看。如给微澜推荐影片的伙伴所讲,“这是一部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非常感人”。
早前,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老师的影评,对这个电影的印象是“真实”,另一个是观影会想起《菊次郎的夏天》,在同事们发起点映之前,大家比较一致担心和警惕的是“被感动”,观众沦为旁观者,不过同事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发起了点映,并在观影前一周,密集的春节档电影空隙邀请传播,最终成功组团发起点映。 大象点映的工作人员反馈说,这是他们全国第一场和影片关注的儿童群体有关的主题放映,大家是出于对困境儿童本身而来观影。 以下的记录,分享一些映后微澜图书馆伙伴们与导演连线的碰撞,电影背后的人和关怀。 一次乡村学校的留宿引发的创作电影的起意源于导演拍摄盲人题材的纪录片《边走边唱》时,一次借宿在乡村学校,拿着摄像机进学校的导演白志强,被校长误认为是记者,校长主动分享了许多学校的故事。其中让导演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几十年间的变化。志强导演用了蛮夸张来形容,早年间,八十年代,学校的学生有两三千人,导演去探访和后来拍摄电影的时候,2014年前后,学生只有不到160个孩子,而这160个孩子当中,几乎全部是留守儿童;但凡有条件,父母都将孩子带到城里一起;而在这不到160个孩子中间,有60多个孩子属于是单亲家庭,甚至孤儿。 随后的考察和家访,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有的孩子可能有母亲,但身体残障加上精神障碍,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又没有人照顾,家里是很难让人想象的生活场景;还有的孩子有父母,但父亲残障,母亲精神障碍;也有些孩子,本身兄弟姐妹中也有精神障碍者…… 志强导演说,所以这些给人的撞击非常大,他很难平复所有这些给自己的震动,“这件事情我必须做,我必须要把他们呈现出来”,当时很多朋友建议导演拍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片,会很有意义。 但导演认为,“留守儿童是成长中的,他们有未来的生活,有未来的希望。”长大了面对这样的过去,如何和妻子丈夫分享,可能会继续带来伤害,怕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志强导演决定拍摄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 据说,他用了500多天来写剧本;才从众多孩子中选中“毛豆”,电影中白泽泽饰演的毛豆原型就是考察期间遇到的某个孩子。 孩子的爸爸是一个开卡车的,贷款买了拉煤的卡车,但一次卡车从悬崖上飞下去了。车也没了,还要给人家还钱;爷爷就一直说爸爸在外面跑车拉煤,老人骗孩子的方式就是你得好好学,你要考了一百分,你爸爸就会来找你。这孩子就一直梦想着坐在爸爸的肩上放烟花,看着烟花朵朵盛开;这是他的梦想。后来他等不到爸爸回来就跑出去找,只不过他跑到镇上的时候,就被村长拽回来了。这个是毛豆的主要原型。 而另一个主角苟仁,则是志强导演的发小,他本身的部分经历也被写入了剧本中。 关于真实,微澜志愿者看到了什么映后与导演在线交流刚刚查了一下,清涧县属于陕西省榆林市。2020年2月27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清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去年“铁链女”事件爆发后,榆林地区也曾经被爆出“铁笼”事件。看了这部影片,就好像看到事件发生的大环境了。 电影里每个人的形象都很鲜明,白明明、雇佣毛豆卖货的摊贩、那个在饭店门口乞讨的小女孩,每个都是有故事的人,特别真实。 真的很感谢导演,把这一切展现出来。导演说拍得粗糙,我觉得粗糙也是一种“真实”。 有个场景我印象很深,毛豆和苟叔开车到城市,他羡慕的看着车窗外有一家人路过,爸爸让儿子骑在他的脖子上,一家人笑得很幸福。 而且我发现,那位爸爸应该是白导客串的,很真实又戳泪点的细节。 奶奶很真实温暖,虽然很短。 这个片子女性角色确实缺失 陕北农村的写实很震撼 电影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很生活化的,尤其是语言表达,我基本听得懂,我在山西的西北部村里短暂的生活过,村里人说话和电影里一模一样,常用语,说话的腔调,甚至一些神态动作,还有孩子不干净的脸,苟仁的乱蓬蓬的头发,胡子,在村里到处可见,电影里的奶奶的头巾和村里的奶奶们如出一辙。 |
黑ICP备54866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