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系上
系辞,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
上、下系辞说那许多爻,直如此分明。他人说得分明,便浅近。圣人说来却不浅近,有含蓄。所以分在上、下系,也无甚意义。圣人偶然去这处说,又去那处说。尝说道,看易底不去理会道理,却只去理会这般底,譬如读诗者不去理会那四字句押韵底,却去理会十五国风次序相似。渊。
问:“第一章第一节,盖言圣人因造化之自然以作易。”曰:“论其初,则圣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着之于书。此是后来人说话,又是见天地之实体,而知易之书如此。如见天之尊,地之卑,却知得易之所谓干坤者如此;如见天之高,地之下,却知得易所分贵贱者如此。”又曰:“此是因至着之象以见至微之理。”
“天尊地卑”至“变化见矣”,是举天地事理以明易。自“是故”以下,却举易以明天地间事。人杰。
“天尊地卑,干坤定矣”,观天地则见易也。僩。
“天尊地卑”,上一截皆说面前道理,下一截是说易书。圣人做这个易,与天地准处如此。如今看面前,天地便是他那干坤,卑高便是贵贱。圣人只是见成说这个,见得易是准这个。若把下面一句说做未画之易也不妨。然圣人是从那有易后说来。渊。
“天尊地卑,干坤定矣”,上句是说天地造化实体,以明下句是说易中之事。“天尊地卑”,故易中之干坤定矣”。杨氏说得深了。易中固有屈伸往来之干坤处,然只是说干坤之卦。在易则有干坤,非是因有天地而始定干坤。□。
“天尊地卑”章,上一句皆说天地,下一句皆说易。如贵贱是易之位,刚柔是易之变化,类皆是易,不必专主干坤二卦而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只是事,训“术”,训“道”。善有善之类,恶有恶之类,各以其类而聚也。谟。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只是上句说天地间有卑有高,故易之六爻有贵贱之位也,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
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曰:“物各有类,善有善类,恶有恶类,吉凶于是乎出。”又曰:“方以事言,物以物言。”砺。人杰录云:“方,犹事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杨氏之说为“方”字所拘,此只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意。随其善恶而类聚群分,善者吉,恶者凶,而吉凶亦由是而生耳。伊川说是。亦是言天下事物各有类分,故存乎易者,吉有吉类,凶有凶类。□。
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曰:“方,向也。所向善,则善底人皆来聚;所向恶,则恶底人皆来聚。物,又是通天下之物而言。是个好物事,则所聚者皆好物事也;若是个不好底物事,则所聚者皆不好底物事也。”焘。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上是天地之变化,下是易之变化。盖变化是易中阴阳二爻之变化,故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变化,只进退便是。如自坤而干则为进,自干而坤则为退。进退在已变未定之间,若已定,则便是刚柔也。□。
问:“不知‘变化’二字以成象、成形者分言之,不知是羇同说?”学履录云:“问:‘不知是变以成象,化以成形;为将是“变化”二字同在象形之间?’曰:‘不必如此分。’”曰:“莫分不得。‘变化’二字,下章说得最分晓。”文蔚曰:“下章云:‘变化者,进退之象。’如此则变是自微而着,化是自盛而衰。”曰:“固是。变是自阴而阳,化是自阳而阴。易中说变化,惟此处最亲切。如言‘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刚柔是体,变通不过是二者盈虚消息而已,此所谓‘变化’。故此章亦云:‘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所谓‘立本’;‘变化者进退之象’,所谓‘趋时’。又如言:‘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悔吝便是吉凶底交互处,悔是吉之渐,吝是凶之端。”文蔚。
问:“变化是分在天地上说否?”曰:“难为分说。变是自阴而阳,自静而动;化是自阳而阴,自动而静。渐渐化将去,不见其迹。”又曰:“横渠云:‘变是倏忽之变,化是逐旋不觉化将去。’恐易之意不如此说。”既而曰:“适间说‘类聚群分’,也未见说到物处。易只是说一个阴阳变化,阴阳变化,便自有吉凶。下篇说得变化极分晓。‘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刚柔便是个骨子,只管恁地变化。”砺。
黑ICP备54866414号-1